2 月 5 日,滴滴顺风车发布《2020 年度安全透明度报告》,主动对外界公开 2020 年度安全运营数据。报告期内,滴滴顺风车安全工作围绕车主准入、安全投诉治理、交通安全、防疫安全等方面展开,全年安全运营数据平稳。
全年共拦截近 70 万车主注册
报告数据显示,在用户准入环节,滴滴顺风车通过三证验真、综合背景调查、失信人筛查等审核流程,全年共拦截不符合认证要求的车主近 70 万人;同时,平台加强对车主的动态管理,全年共对驾驶证超分、车辆未按时年检的车主采取暂停服务措施近 28 万次。
安全功能使用方面,为确保注册用户本人出行,平台平均每单发起人脸识别 1.3 次,对 3,399 名代刷脸及使用作弊工具的用户永久停止服务;用户可通过信息核验卡功能发现人车不符情况,发现后主动取消行程的订单达 6,588 起;平台要求深夜订单及长途订单时,车主开启行程录音功能以保障出行安全,报告期内行程录音功能覆盖了 96% 的订单。
" 线下加价 "、" 私下拼车 "、" 线下交易 " 占全年对车主安全投诉 46%
报告显示,滴滴顺风车 2020 年全年共收到关于车内纠纷的安全投诉 1474 起,其中 45% 为虚假投诉。经查实有效的 816 起安全投诉中,包括非骚扰类 763 起和骚扰类 53 起。在 763 起非骚扰类安全投诉中,拿走车主随用物品、污损车内饰、大力关车门位列易引发安全投诉的乘客行为前三,分别引起安全投诉 160 起、49 起、30 起;而车主行为中,线下加价、私下拼车、要求乘客线下交易引发的投诉最多,分别为 56 起、48 起、37 起,占对车主安全投诉总数的 46%。
▲最易引发安全投诉的乘客 / 车主行为。
经核实案例后发现,很多乘客在乘坐顺风车时会借用车主充电宝、数据线、雨伞等物品,下车时忘记归还,这给车主带来很大不便。在此也提醒乘客,借用车主物品后记得归还。而线下加价、私下拼车等行为,严重违反平台规则,会给车主、乘客双方带来不良体验,且存在安全隐患,平台核实后会对被投诉车主采取相应的处罚。
在全部 53 起骚扰类安全投诉中,87% 是言语骚扰,13% 是肢体触碰,如触碰手部、腿部、腰部。这些投诉经查实后,平台均对骚扰方进行了暂停服务或永久停止服务的处理。2020 年,滴滴顺风车对骚扰类投诉重点治理,持续强化行中识别、发现和处置能力;对于用户反馈较多的车主邀请吃饭、交男女朋友等言语骚扰情况,平台加大教育管控力度,引导用户注意言语分寸、文明合乘。
▲全部 53 起骚扰类安全投诉中 87% 是言语骚扰。
加强防疫保障,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行戴口罩抽检
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滴滴顺风车持续做好出行防疫工作:上线 " 疫情确认书 ",车主和乘客出行前需进行健康打卡;要求车主和乘客必须佩戴口罩,如合乘者不戴口罩,另一方可无责取消;在行程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车主和乘客进行戴口罩抽查,对未佩戴口罩用户进行安全教育或暂停服务。
滴滴顺风车要求全量车主和乘客实名认证,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用户实名认证率 100%,这对于疫情防控、行程追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滴滴顺风车会持续根据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并结合当地疫情形势,及时采取防疫安全措施,努力守护车主和乘客的健康、安全出行。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