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丹丹 文 / 摄)" 居民朋友们,厨余垃圾收运时间到了,请大家把分好的厨余垃圾破袋投放。" 南京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快百天,全市 6 成小区已经建起了垃圾分类亭房,但有一部分居民区因空间有限,垃圾亭房落不了地,怎么办?2 月 5 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秦淮区最大的棚户区——双塘街道高岗里社区,这里垃圾收运车走街串巷,一边小喇叭提醒,一边流动收运,实现了 " 垃圾不落地 "。

△陈师傅开着收运车在巷子里流动收运
走进门西的高岗里一带,各条小巷子格外狭窄,在同乡共井巷子,收运工陈永安正开着流动收集车沿街收运,流动车上摆放着一个厨余垃圾绿桶和一个投放其他垃圾的灰桶。见到收运车来了,陆续有居民来投放垃圾。" 师傅,厨余垃圾破袋哦。" 陈永安一边指导分类,一边拿着钳子随时准备纠错。见投好了,他又开着车去往下一户。陈永安在一路收运时,高岗里社区网格员吴元昊正在一路巡查,他告诉记者,高岗里社区是 11 月中旬开始流动收集的,实施了三个月来,目前有的老年人在分类过程中还会把垃圾袋、餐巾纸混进厨余垃圾,还有些人吃了外卖,就会乱扔在巷子里,他们会根据外卖上的地址追踪溯源找到当事人,进行教育,也查处过十来例。
今年 83 岁的李师傅老两口在谢公祠开了一家小店,李师傅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每天拿着分好的厨余垃圾站在门口等候收运车的到来,只见他把一个塑料篮子上套上小垃圾袋,装着萝卜皮、西兰花梗等厨余垃圾," 垃圾车来了,直接往里一倒,很方便。" 他说,每次听到车上喇叭的声音由远及近,他们就准备好了。据了解,收运车每天早晨 7:00 — 9:00,下午 6:00 — 8:00 走街串巷,巷子里的老城南居民们也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 不像以往可以想什么时候扔就什么时候扔,一开始确实感到很不方便,但现在已经慢慢适应。" 李师傅表示,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和老伴儿打心底里支持。
双塘街道垃分办主任芮行坤介绍,高岗里社区是秦淮区目前现存最大的棚户区,5000 平方米的范围内住了 2800 多户居民,垃圾房(亭)很难落地。由于巷子逼仄,普通的垃圾收运车根本进不来,于是街道购置了两辆只能装两个垃圾桶的迷你垃圾收运车,通过沿街叫喊收运的方式,让垃圾不落地。" 一开始,居民们不适应,每天收运的厨余垃圾只有大半桶,如今分类成为习惯后,每天收运的厨余垃圾有 4 大垃圾桶,大约 400 公斤。" 他说,此外,在整个片区还设置了两个垃圾分类亭,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市民可以投放到那。

△陈师傅在分拣垃圾
据悉,双塘街道还创新提出 " 九个一 " 模式,即 " 一户实名、一袋分类、一日两投、一人督导、一卡注册、一牌公开、一表公示、一号监督、一月评比 ",3 个小区成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街道还加强垃圾分类执法保障,将所有垃圾分类收集点位监控与指挥中心联网,为垃圾分类执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目前,街道辖区的厨余垃圾日产量已逐步提升至 8 吨左右。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 4219 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3071 个小区建成垃圾分类收集点 6483 个,11 月 1 日以来,日均收集小区厨余垃圾 733 吨,分出率较分类前有了大幅提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