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2-06
深晚报道|科技赋能智慧养老 西乡描画幸福“夕阳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让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在投身事业的过程中少一些后顾之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性问题。

202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委联合授予西乡街道 " 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 " 称号。作为一个辖区面积 58.55 平方公里,拥有 60 周岁户籍人口 8418 人,其中 70 周岁以上 3265 人的街道,如何能让辖区内的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成为了西乡街道众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据了解,西乡街道辖区内现有 1 家公办养老院,7 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 3 家长者饭堂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这些养老场所均已配备智能养老设备,辖区内的老人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智慧养老服务。

针对独居老人,西乡每个社区都会建立自己的独居老人档案,如果独居老人不能来到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就会对独居老人进行电话问候。同时,台风、降温等特殊天气或者可能会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上门或者电话的方式对独居老人做出提醒。

" 养为基础,医为保障,智能化为提升 " 是西乡街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养老的本质其实是让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能够得到滋养和舒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康中心通过签订医养结合协议的方式,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康中心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 60 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或者 65 岁以上的非户籍老人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同时,也会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相关的培训。

日间照料中心也会组织有家庭病床需求的老年人和社康中心进行线下签约,由社康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于签约老人可能存在的老年慢性病进行养护,以及老年人突发疾病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需要转诊的及时转到对应的三甲医院进行治疗。

记者刚踏进劳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时候,就被一阵欢快的音乐吸引了。" 今天上午是舞蹈社活动的时间。" 据悉,像舞蹈社这样的,在劳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社团有八九个,包括瑜伽社、葫芦丝社团、书画社团等,会由日照中心为他们安排活动的时间段。

今年 70 岁的廖奶奶是合唱团的公益老师。在退休之前,她是一名幼儿园老师,退休之后就在家帮忙带孙子。" 以前退休之前,是在社会上发光发热;退了休就在家里发光发热。现在这里有合唱团,能当合唱团的公益老师,再次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余热,我觉得特别骄傲。" 除了是一名义务老师,廖奶奶还是葫芦丝社团的一名学生。" 我现在每天可忙了,除了买菜做饭,我还要学习和练习葫芦丝,我还自学了小提琴。要不是膝盖不太好的原因,我还要学跳舞呢!" 提起在日间照料中心的晚年生活,廖奶奶脸上露出藏不住的快乐。

" 虽然日间照料中心设立的初衷的确是为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照料,但是放眼整个社区整个街道,实际的需求量其实很少。如果真的是全失能的老年人,家属基本上都会把他们送到养老院接受更专业的照顾。现在的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反而成了社区所有老年人集健康管理、娱乐、学习、社交、慢性病管理于一体的一体化平台。" 鑫梓润养老服务中心的刘总告诉记者。

" 目前我们对于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运用还只是开发了其中的一部分功能。下一步我们将把长者饭堂、健康监测等养老服务的不同方面更加全面地和互联网进行结合。" 西乡街道负责养老工作的工作人员表示。

健康方面则主要依托健康社区 APP 和智能穿戴设备等,对辖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帮助。健康社区 APP 主要发挥对老年人实现慢性病管理的作用,而智能穿戴设备主要是用于对老年人进行远程看护,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以便社区能够在紧急情况时对老人实施紧急救助。

同时,更便捷的居家养老也是西乡街道下一步的建设规划和工作目标。让老年人能够足不出户,通过线上下单的方式,就能够获得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

深圳晚报记者 冀静波 通讯员 彭赐该

相关标签

养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