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2-08
扶贫日记|注重红色底蕴,实现从“贫困村”到“文明村”的跨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者:卢嘉声 中山市纪委监委驻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工作队队长)

2021 年 1 月 13 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工作队准备再走访几户贫困户,刚走到墟坳自然村路段,碰到帮扶对象孔凡天坐在门口吃饭。" 天叔,怎么到外面吃饭来了?" 工作队热情打招呼。" 现在这个村道多干净啊!天气好,就出来看看,心情也好啊 " 天叔面带笑容说道。" 我们村被评为文明村了,老叔听说了吧?" 工作队继续问道。" 听说了!最近我们村喜事多啊,前几日被定为红色村,今日又是文明村,开心啊,哈哈。" 老人家笑了起来。

是啊,曾经戴着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们一度有些抬不起头来。2019 年 11 月,通过各级帮扶和村民自力更生,全村 56 户 225 人,顺利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如今又被市里评为 " 文明村 ",大家都感觉日子比过去好多了、精神也更充实了。作为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村里涌现出了一批为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像植启芬、陈如杰、植英等 25 名先烈的光辉事迹,成为了该村重要的红色资源。为了将英雄故事发掘传承,以此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向着美好生活努力迈进,上级组织部门多次派人到宿安村走访调研,走村入户,听取先烈后人和熟悉这段历史的村民口述,与熟悉情况的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到当年先烈们战斗过的永固镇圩后山、街巷等地实地查看,获取第一手信息,并广开渠道,积极发动周边村民提供相关实物纪念品,先后收集到革命时期先烈们使用过的砍刀、镰刀、长矛、蓑衣、竹箩等战斗生活用具。这些具有鲜明革命战斗精神的佐证信息和物件极大充实了红色文化内涵,为推动红色村建设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和物质基础,在各级合力推动下,2021 年 1 月 6 日,宿安村作为 " 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 " 顺利揭牌。

党建工程示范点揭牌了,红色村各项硬件设施也不断提升完善,但怎样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深深融入到村民的骨髓血脉中,以此激励村民积极向上、奋发作为,这是一项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打造的久久为功的工程。

作为红色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在全力抓好扶贫工作的同时,常常与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就如何传承红色文化进行探讨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要传承首先要把红色故事讲好,让更多的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去了解和熟悉这段历史,正值村里招聘村长助理,工作队积极与村委协调,把政治过硬,熟悉村情、民情的有志于本村建设的大学生作为首选标准。最终,一名本村的女大学生放弃外地更好的就业机会,回到自己村里担任村长助理,主动申请担任红色展馆的讲解员。她表示:相比于物质获取,精神上的富足在某种意义上更有说服力。我是本村土生土长的人,更有义务去宣讲村里的故事,让家乡的父老以及更多的人通过了解红色文化激发正能量,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一个乐观、坚强和向上的人,以此推动我们村的建设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利用主题党日等活动,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到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来升华思想,到烈士故居实地观看战斗事迹来激发工作热情,到红色村道进行清扫来培养人人动手擦亮红色名片的意识。

在提升村党员干部思想认识的同时,工作队还积极发动村干部一起分片包干,到各自挂点的自然村,利用入户走访开展工作之机,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与村民谈论红色故事,而村民也非常乐于敞开心扉与村干部和工作队交流沟通,无形中让彼此的关系更为密切,全村上下更加和谐。

从 " 贫困村 " 到 " 文明村 ",是改善物质生活到升华精神世界的跨越,而红色文化正是实现跨越的桥梁。把红色故事讲下去,使红色文化不断传承,让红色精神激励更多的人,红色宿安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