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2-17
深晚报道|除夕夜,他们坚守在垃圾分类第一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 月 11 日是农历除夕,当晚 7 时许,在南山区宝珠花园的垃圾投放点,两名身着红色义工马甲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正在检查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像这样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在深圳并非少数,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为环境保护再筑一道防线。

除夕当晚,深晚记者同垃圾分类督导员一道,走访南山区部分小区的垃圾投放点,了解厨余垃圾分类情况,体验垃圾分类督导员的除夕之夜。

▲垃圾分类督导员除夕夜合影

第一次没和家人一同看春晚

从宝珠花园东门进入,沿着主路走 2 分钟,就来到该小区内的一个垃圾投放点。据深圳市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讲师杨宏介绍,该小区内共有近 1800 户住户,设有 8 个垃圾投放点。每处垃圾投放点都配有两个其他垃圾桶和一个绿色的厨余垃圾桶,由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负责,投放点旁还设有一个小水池,方便住户清洗。

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家庭厨余垃圾应当沥除油水,在指定时间段投放至专用收集容器。在南山区,厨余垃圾的投放时间集中在上午 7 时 30 分至 9 时 30 分与傍晚 19 时 30 分至 21 时 30 分,22 时左右再由保洁公司统一拉走清空,此时,正处于南山区厨余垃圾的投放时间内。

在其中一个垃圾投放点,记者见到了督导员葛志华,今年 60 岁的葛志华扎着利索的马尾,穿着红色的义工马甲,正同迎面走来的住户打招呼。葛志华是宝珠花园的居民,退休后她加入了社区义工,2020 年 3 月,在社区招募垃圾分类督导员之初,她就投身其中。

据葛志华介绍,目前该小区内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大多由小区内的退休居民担任。" 我们希望小区的居民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家园,这是我们未来要探寻的方向。" 杨宏表示,目前大多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工作仍由保洁员负责。

" 污染的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 每逢住户前来投放垃圾,葛志华的视线都会紧随垃圾袋移动。一旦有住户投错,她会立刻上前用夹子把投错的垃圾捡出来,并提醒住户下次注意。

这是葛志华第一次没和家人一同看春晚的除夕夜,尽管家人曾劝说她过年休息,但是一想到肩头的责任," 我牺牲一下也没什么。" 她认为,只要能看到环境逐渐改善,一切都值得。" 其实我家人还是理解我的。" 葛志华的丈夫有时也会同她一起督导垃圾分类。

今年,由于留深过年的人数增加,厨余垃圾并不比平日少,经常出现满桶的情况。但让葛志华感到欣慰的是,小区内并未出现投放混乱的现象," 小区内基本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文明氛围。" 她说。

" 最怕他们认为垃圾分类无所谓 "

在宝珠花园的另一个垃圾投放点,20 分钟的时间内,先后有 6 名住户前来投放厨余垃圾,他们将塑料袋内的厨余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桶,再将塑料袋扔入两旁的其他垃圾桶内。如今,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已初见成效,但在分类之初,推行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垃圾分类推行前三个月,督导员们需要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 宣传时居民都答应会分类,但在实际投放时效果并不理想。" 葛志华回忆,在分类投放初期,厨余垃圾桶内时常会有塑料袋、塑料瓶等。

" 最怕他们不认真,认为垃圾分类是无所谓的事。" 最初,葛志华也用了一周的时间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 我丈夫的烟头会习惯性地扔在厨余垃圾里。" 在葛志华多次强调后,丈夫也开始将烟头投入其他垃圾桶中。如今,葛志华的厨房里摆放了两个垃圾桶,一个专收厨余垃圾,一个收其他垃圾。

推行初期,葛志华也遇到过十分抗拒的住户,每次投放时都需要劝说,甚至还需多次上门走访。面对这样的住户,她也有自己的办法,在住户随意投放时,葛志华会不厌其烦地当面捡出其乱投放的垃圾,并帮他们分类好," 他也会不好意思,慢慢就改正了。" 她说。

每位督导员的经历,杨宏都感同身受。作为垃圾分类讲师,在垃圾分类推行初期,杨宏不仅需要劝导住户,还要照顾督导员的情绪。从开始推行至今,杨宏每日都会接到不同督导员打来的电话,有的因为住户不配合,有的因为家人不支持等,每逢此时,杨宏总会耐心地告诉对方:" 垃圾分类是一件很高尚的事,也是我们现在的新时尚。"

▲杨宏(左)正在检查投放的厨余垃圾

2019 年 6 月,杨宏加入了深圳市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在杨宏第一次参加社区垃圾分类入户调查活动时,她发现小区楼道内的垃圾桶大多都是混装的,塑料瓶、金属制品、电池与厨余垃圾混在一起。" 这不仅仅是资源浪费,更容易滋生细菌病毒,污染环境,而且严重妨碍消防通道。" 杨宏认为。

这一次调查,也让杨宏坚定了推行垃圾分类的决心,此后每日她都坚持在各小区垃圾投放点巡视,她笑称自己 "365 日无休。" 即便遇到暴雨天,她也坚守在岗位," 有一天晚上回去衣服全湿了,我都没注意到。" 杨宏说。

别样的年味

杨宏穿着一身蓝色的蒲公英队服,外面套着红色的义工马甲,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铁夹子," 这是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的工具,没分对的垃圾就用这个捡出来。" 除此,她还有一本环保手册和一本《深圳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被她称为自己推行垃圾分类的 " 得力助手 "。

▲杨宏(中)与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合影

在水木华庭小区的垃圾投放点,杨宏仔细检查着住户准备投放的厨余垃圾,她拿夹子捡出里面的贝壳,有些激动。" 大贝壳不属于厨余垃圾,这可是一个典型问题!" 杨宏提醒道,除了贝壳,玉米棒和大量的粽叶及柚子皮都属于其他垃圾," 已经很久没碰到这样的问题了。" 她说。

杨宏又捡起一个塑料瓶,告诉负责的督导员," 虽然住户已经分类了,但是分的不彻底。" 她指着里面残余的酱油," 最好在家用水把它洗净,再晾干,下次要注意。"

据杨宏介绍,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各个小区环境已有了明显变化。" 以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放,有时候鸡鸭鱼肉沤一天,夏天异味尤其明显。" 如今,即使在分类垃圾桶前,也闻不到明显的异味。

这样的成效,离不开杨宏们的坚守。在杨宏看来,环境保护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的事情,尽管短期内可能见效并不显著," 垃圾分类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带着身边的人做起。" 如今,女儿在她的带动下,也自愿加入了垃圾分类督导员的队伍。

▲杨宏(右)正在检查投放的厨余垃圾

在走访过程中,杨宏不断重复着:" 垃圾分类就要做到快乐分类,人人参与。" 这也是她坚持至今的 " 秘方 "。" 我很快乐,根本没有后悔一说。" 谈及推行垃圾分类至今的感想,她如此说道。

在前往下一个小区前,杨宏组织了整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合影留念,她还为每一位督导员准备了过年红包," 过去一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但大家依然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希望我们再接再厉,把我们深圳市的垃圾分类再往前推一推,好不好?"

" 好!" 督导员们齐声说道。

身穿红色马甲的他们,为除夕夜的深圳增添了一股别样的年味。

深圳晚报记者 潘潇雨 实习生 杨晶 王彤彤 文 / 图

相关标签

垃圾分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