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佳 记者 白雪银)从独自打拼的异乡学徒,到带动千人就业的人力资源行家,李锋见证了外来务工者在南京奋斗的历程,也为 " 东西部劳务协作 " 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南京市雨花台区推选的李锋获得 " 全国优秀农民工 " 荣誉称号。
△李锋
李锋出生于 1979 年,老家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现任南京某劳务派遣公司运营经理。15 岁时,中学毕业的李锋来到南京打工,投靠在南京开面馆的同乡。当时他只有 1.5 米高,别人喊他 " 小胖子 "。白天他站在两块长条石前,吃力地学做拉面,穿梭于餐桌之间收碗送餐,晚上就在店里打地铺。两年的学徒时光结束后,李锋学会了拉面技术,累积了一定资金,并开启了创业之路,自己开了一家面馆。
" 来南京之后的日子,是在老家不能想象的,顾客很喜欢吃我做的陕西面食,生意越来越好。" 让李锋感动的,还有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南京人的善良,李锋租住的店面曾因违建问题面临拆除,邻居阿姨便隔了自家的门面房供他继续开店,后来又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支持他扩大经营规模。这份情谊让李锋永记在心,他们至今都保持着联系。
在南京的生活越来越好,李锋一直惦记着不太富裕的老乡们。" 我一个农村娃,能去县里念初中,离不开老乡们的帮助,这份恩情我不能忘。" 李锋告诉记者,逢年过节回到家乡时,他便主动向老乡们介绍南京的生活,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1996 年,江苏省与陕西省签署挂钩及扶贫开发协议,确定南京市与商洛市开展挂钩协作,劳务协作转移就业扶贫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国家政策的启发下,李锋积极开动脑筋,为家乡民工到南京务工搭建就业择业平台,主动对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和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就业劳动力市场,参与打造了 " 丹凤县南京拉面 " 劳务品牌。他帮助来自落后地区的民工到电子厂、星级酒店、物流企业、保安公司等单位就业。经过他的介绍,目前在南京就业打工的陕西商洛人有近千人。
为了让在宁打拼的老乡更安心,他努力促成商洛驻南京办事机构、丹凤在宁工作站、丹凤南京劳务协会成立,为在宁创业及经商务工同乡解决矛盾,并参与维权、援助、帮扶等活动。" 据我不完全统计,我们县来南京打工的老乡里,已经有五六百户在江北买房定居了,他们的孩子也会在南京受到更好的教育。" 谈到这里,李锋脸上满是笑意。
为老乡谋福利的同时,李锋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2010 年,家乡遭遇水灾时,他号召在外务工老乡伸出援手,带头捐款为家乡灾后重建贡献力量;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捐资捐物,与南京市雨花台区和丹凤县人民政府共同协作,组织农民工 " 点对点返岗 " 千余人,帮助他们尽快复工复产,恢复生活;在南京防汛工作中,李锋作为党员积极参与 " 党员先锋岗 ",自掏腰包购买一批慰问品送往防汛一线。
如今,在人力资源岗位上继续拼搏奋斗的李锋,对于未来又有了新的设想。他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带动南京和丹凤更多的民间合作,让在两地的丹凤人都过上好日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