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2-26
肇庆怀集:从玻璃书屋到红色村庄,让文化滋养乡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肇庆市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的永固宿安革命纪念馆里,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

农闲午后或是静夜时分,诗洞村的孩子大人们坐于爱心书屋,伴着玻璃幕墙外的稻色蛙声,徜徉在书的海洋之中 …… 中山市委宣传部驻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诗洞村第一书记兼队长邝立新曾经设想的场景如今成了现实。在中山市对口帮扶的肇庆市怀集县各贫困村,脱贫户的物质生活早已得到保障,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上了日程。"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帮扶单位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让美丽乡村山美、水美、人更美。" 怀集县委常委、中山市扶贫办驻怀集县工作组组长黄兴辉说。

打造零距离爱心书屋 愿诗洞村真成 " 诗洞 "

2021 年 1 月底,临近春节的广东寒意袭人,但诗洞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前热闹非常,一群小少年正在篮球场上恣意飞扬,但记者的眼光被服务中心二楼天台上的一座玻璃房吸引了过去。这里是诗洞村的零距离爱心书屋,玻璃幕墙上挂着古典的竹制窗帘,满满当当的书架和浅木色桌椅营造出宁静的书香氛围。" 很惊喜,没想到家乡有这么好的书屋,很漂亮。" 黄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小儿子喜欢看书,他们前两天从广州回到家乡过年,孩子每天都要过来看书。

■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诗洞村的玻璃爱心书屋,大人孩子们都爱来这里。

" 扶贫须扶智,有智才有为。" 邝立新告诉记者,在帮扶过程中,他们发现,知识水平的限制不仅阻碍了脱贫户对先进农业技术的理解、掌握,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习能力也普遍较弱。他们希望种下摆脱贫困的长效因子——文化知识,让 " 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改变贫困、知识改变人生 " 的观念能在贫困子女心中扎下根来。

据邝立新介绍,爱心书屋只是诗洞村文化振兴的一个方面,结合中山市委宣传部的优势,驻村工作队已经为诗洞村制定了 " 三年规划 "。首先是提升整个村子的文化硬件设施水平。目前,除了书屋,村里已建成 5 个文化广场以及篮球场、宣传栏等设施,辐射范围覆盖 15 个自然村,正在给条件成熟的自然村建设文化室。透过书屋的玻璃幕墙,邝立新指着党群服务中心旁的一块土地说," 我们打算在这里建一个‘儿童之家’,与书屋连接起来,以后还可以作为游客休憩的茶饮店。"

硬件之外,软件的搭建也很重要:以文化活动带动学生乃至村民素养的整体提升。邝立新说,书屋投入使用以来,已经组织了多场文化沙龙,涵盖书法、摄影等方面,让诗洞村的学生接触到更多方面、更高层次的文化。" 我们邀请了中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秦志怀等人来诗洞村开讲座,组织了诗洞村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来参加。孩子们很感兴趣,热情很足,活动还超时了。" 邝立新笑着说。

盘活红色资源 富精神也能富口袋

站在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的永固文化中心大楼前, " 宿安村红色文化广场 " 几个金灿灿的大字夺人眼球,广场左边是永固宿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整面外墙镶嵌着六幅革命题材的石雕画,革命先烈的奋战身影跃然眼前,让人振奋。生长于此的宿安村党总支书记植育尖说," 革命纪念馆 2019 年 12 月建成开放至今,已经有 4000 多名党员群众来这里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革命烈士纪念馆装载着宿安村的峥嵘记忆,希望革命先辈的英勇忠诚能够牢牢扎根村民心中。

■肇庆市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的永固宿安革命烈士纪念公园。

宿安村是革命老区村,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革命情侣植启芬与邓偶娟英勇牺牲的情景被称为怀集版 " 刑场上的婚礼 ",陈如杰、植启芬、陈桂庭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的事迹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2018 年,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为第二批 " 红色村 " 党建示范基地后,宿安村开始打造集实践教育、红色旅游、美丽宜居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之路。

沿着红色步道,红色印迹遍布宿安村的各个角落,屋巷干净整洁," 为人民服务 "" 先辈在我心中,奋斗永不停歇 " 等宣传标语随着步道蔓延,墙上画着红色精神墙绘、英雄事迹介绍,植启芬和陈如杰的故居保存完好;往上走,村里最高处建有永固宿安革命烈士纪念公园,当年很多永固烈士就牺牲在这里 ……

" 村里目前打造出了‘五点一线’的红色游览路线。" 中山市纪委驻宿安村第一书记卢嘉声说," 下一阶段将以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广场、孔圣庙、植启芬故居、陈如杰故居、革命烈士公园为支点,绕村一周,串联起整个宿安村的红色资源。"

" 村民都说没想过村子能变成现在这样。" 植育尖感叹道," 红色村 " 建设以来,道路、房屋等都改善了,村容村貌美观宜居了,乡亲们的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远的不说,单是卫生意识都比以前好多了。"

谈及未来的规划,卢嘉声表示,宿安村正在谋划流转出 500 亩左右的土地,结合革命故事来建设包括旅游观光、农副产品采摘、射击游弋等在内的游玩区域,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好。

■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文化中心二楼的儿童之家,孩子们在玩耍。

文化生活有去处 书屋里球场上热闹多

1 月 27 日上午,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文化中心二楼的 " 兴农书屋 " 里,七八个孩子在翻阅图书、交流趣闻,隔壁的 " 儿童之家 " 里,搭建着装满塑料球的池子,摆放着彩色塑料桌椅和绘本架,几个孩子正在 " 老师 " 的带领下读绘本。这样的儿童之家,在中山市对口帮扶怀集的多个贫困村中都已经建成。

■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文化中心前的篮球场,孩子们正在打篮球。

儿童之家是驻县工作组与怀集县妇联于 2020 年合作发起的项目,主要是让留守儿童有娱乐的场所。中山市石岐街道驻镇武村第一书记陈世忠介绍,镇武村儿童之家于 2020 年 9 月底开放,是最早建成的一批," 建成后每天都开放,由村里工作人员轮流值守,孩子们很喜欢来这里玩。" 兴农书屋则是帮扶单位石岐街道筹资捐建,除了儿童读物,主要是农业书籍。" 我们本来计划邀请专家来进行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但由于疫情没能实现。现在正筹划安装几台电脑,让村民接受专家远程授课。"

天气虽有些寒冷,但挡不住放假后孩子们成群结伴玩耍的热情。伴着广播里悠扬的歌声,文化中心前很是热闹:大孩子在篮球场上跑跳,小孩子们有的在围观,有的在滑滑梯上嬉戏 ……" 以前村里没有这些场所,孩子们放假后没有地方可去,现在有了篮球场,孩子们可以一起打球。" 陈世忠指着文化中心旁的乡村舞台说," 我们还在努力让每个(自然)村都有乡村舞台,逢年过节可以搞活动,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

说起文化就离不开教育。陈世忠告诉新快报记者,为了提升村里学校的水平,石岐街道这些年共投入 40 多万元对村里的两个小学进行升级改造,装上电灯、通上自来水,建好厕所,环境改善后,老师教学更安心,孩子上学更开心。硬件之外,驻村工作队还联系中山的老师来学校上公开课,开展结对帮扶,切实提升当地老师的教学水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实习记者 农艳芳

图片: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相关标签

文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