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2-26
“红+绿”打造旅游胜地 “农+旅”推进全面振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桥陈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引入社会资本走共赢发展之路

" 这家公司偷偷来我们村考察了一个多月 , 看中这里的环境、红色资源和帮扶成果 , 才决定来投资 !" 在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 , 汕头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杨仰凯对新快报记者说。

桥陈村这个仅有 0.4 平方公里土地的纯农省定贫困村 , 经过四年多的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和省级 " 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 " 建设 , 全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大大得到改善。栽好梧桐引金凤凰 , 目前村里已引入旅游公司 , 准备走 " 红 + 绿 " 的农旅结合发展道路 , 将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大展拳脚。

汕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曾锡洪表示 , 桥陈村是汕头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农旅结合发展的第一个试点 , 将与附近贫困村一起连片开发 , 率先突围 , 待经验成熟后 , 将对整个汕头的乡村振兴起到带动、辐射作用。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 :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挖掘资源

全村 60% 为绿色资源 曾是游击队活动场所

桥陈村位于金灶镇西北方 , 属纯农革命老区村 , 全村面积 0.4 平方公里 , 其中耕地 310 亩 , 全村总人口 252 户 1205 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 , 交通不便 , 村民以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 ,2016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3.2 万元。

桥陈村贫困户由汕头市农业农村局牵头 , 与市农科所、人保财险汕头市分公司联合挂钩帮扶。" 我们刚进来时发现整个村只有一栋楼房 , 其他全是旧平房 , 村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 , 垃圾随意堆放、河道淤泥杂物堵塞 , 乱搭乱建现象也十分严重。" 杨仰凯指着一幅桥陈村航拍图说 , 驻村后 , 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发现 , 桥陈村其实有着天然的优势 , 这里水系发达 , 湿地保留完好 , 绿色资源达到 60%, 而且居住区集中。" 我们的第一感觉 , 就是要把它打造成一个湿地生态型的休闲乡村 "。

经过进一步挖掘 , 驻村工作队还发现桥陈村有不可多得的红色资源。桥陈村地处潮普揭三县交界偏远平原地区 , 曾是小北山 ( 又名 " 潮阳内山 " ) 游击队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 , 揭阳 " 北武 "、普宁 " 南武 " 总队长孙明在这里重点建立了一个联络站——桥陈革命堡垒村。1947 年至 1949 年期间 , 武工队以桥陈村为据点进行革命活动 , 在桥陈、仙河、成玩等地区开展武装斗争。

2017 年 , 桥陈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认定为 " 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 "。

夯实基础

从落后村跃升为汕头帮扶亮点

" 几年来桥陈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有思路 , 干部有干劲 , 经过精心打造 , 桥陈村已从一个落后的贫困乡村 , 变成整个汕头的帮扶亮点和名片。" 曾锡洪说 , 通过党建引领 , 带动村民劳动致富 , 进行人居环境整治 , 如今的桥陈村已从纯农的农业阶段 , 进入到农旅结合 ," 红 + 绿 " 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新快报记者巡村发现 , 桥陈村已为乡村振兴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红色村建设方面 , 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建设了母子榕红色公园等红色文化场所。

在红色村建设方面 , 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对武工队活动旧址、秘密联络点、红色渡口及红色宣传广场进行抢修维护 ; 建设了母子榕红色公园、革命红亭、红色长廊 , 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场所;建设了小北山革命纪念馆 , 将桥陈村建设成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同时将体验基地与红色栈道、红色水路、湿地生态公园及桥陈古村落有机结合起来 , 规划出了一条红色休闲旅游线路。

■将体验基地与红色栈道、红色水路、湿地生态公园及古村落有机结合起来 , 桥陈村规划出了一条红色休闲旅游线路。

桥陈村支书陈瑞雄告诉新快报记者 , 光红色旅游这一块 ,2019 年以来村里就接待了 5 万多人次 , 最多时一天有 5 个单位在这里开展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学习。

2017 年 , 碧桂园集团将桥陈村列为碧桂园新农村示范村 , 捐款 1300 万元全程参与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盘活了村里的老寨 , 建起了一排 24 间崭新的民宿。这些民宿所有权归村民 , 前 8 年的经营权归村集体 , 收益按村民、村集体按 1 ∶ 9 的比例分配 ,8 年之后经营权则归还村民。

经过精准帮扶和新农村建设 , 近年来 , 桥陈村陆续被评为 " 汕头市文明村 "" 汕头市十佳美丽乡村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国家森林乡村 "。

■红色公园里 , 比建村 ( 1720 年 ) 历史还长的母子榕成了网红打卡点。

推动振兴

" 红 + 绿 " 融合 , 村镇走旅游发展之路

在曾锡洪看来 ,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排在第一位的 , 还是产业发展。按照汕头市 " 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 " 的思路 , 以桥陈村为起点 , 整个金灶镇要连成一个农旅结合发展的产业片区。通过这一片区以及潮南陇田镇东华村一带优先发展农旅结合项目 , 项目发展成熟并经过深化后 , 将为整个汕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思路和模式。

桥陈村的巨变 , 慢慢声名远播。2020 年 11 月 , 汕头市吉之旅旅游有限公司偷偷到桥陈村考察了一个多月。吉之旅桥陈村项目负责人江小勇告诉新快报记者 , 考察后 , 公司发现除了红色资源外 , 桥陈村的基础硬件配套设施也非常好 , 村庄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得到了改善 , 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 公司对这里的空气、环境、水路以及人文等都非常满意 , 决定在这里发展 "。

■汕头市吉之旅旅游有限公司承包村旅游资源 , 首期投资 2000 万元以上 , 将桥陈村建成综合型旅游胜地。

目前 , 该公司已与桥陈村达成初步协议 , 承包村旅游资源 , 首期投资 2000 万元以上 , 规划以水系环为纽带 ," 红 + 绿 " 融合发展 , 将桥陈村建成集休闲体验、餐饮娱乐、旅游观光、度假住宿、生态康养、研学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胜地。

杨仰凯介绍 , 这个农旅项目的引入将大大推动桥陈村的全面振兴。每年可给村里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 , 包括 20.33 万元的项目承包金 ,12 万元的民宿租金等等 , 项目建成后 , 村里的红色资源也将托管给该公司经营。

金灶镇委书记卢庆丰表示 , 对于这种纯农的乡村来说 , 引进公司发展农旅项目是精准、可行的乡村振兴模式。引进公司后 , 村里的资源通过整体打包 , 走法律的程序后租给他们 , 每年有 30 多万元的收入 , 而且连每年十几万元的环境卫生维护费都省了 , 村民也可将一些荒废的土地租给他们增收。

而该公司发展起来后对就业的拉动也很大 , 到时将雇用 300 多个劳动力 , 提供导游、绿化、养护、游船、水上餐厅、农产品销售等工作岗位。预计每人每月有 2800-3800 元的收入 , 拉动全镇就业增收。

卢庆丰表示 , 下一步将以桥陈村为起点 , 全镇连成一片 , 通过 " 红 + 绿 " 发展乡村旅游。同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 , 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 全面推进全镇的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