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枪、上膛、据枪、瞄准;屏息、击发、枪响、靶落 ……
同样的动作,一遍又一遍,重复无数次。
训练场上那个深蓝色的背影,是深圳监狱特警队机训分队陈玄哲。
枕着英雄梦的少年,将梦想变为现实
李白曾自述: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每一个少年的心中,似乎都曾有过一个英雄梦:或仗剑天涯,踏遍青山;或报国从戎,铁马冰河。而将梦想变为现实,将热爱变成职业,无疑是一种幸福,陈玄哲做到了。
参军或从警,是陈玄哲年少时的梦想。有了这份初心,他的目标变得很明确。大学之初就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参军入伍,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了广西陆军边防某团一名无线电报务兵。
边关冷月的军旅生涯,枯燥又精彩,艰苦亦铸人。服役期间,陈玄哲曾多次参与国境线勘境排雷、边境争议地区军事管控、国防通信建设等任务,勤学苦干的他在部队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一次以及连嘉奖两次。
2005 年,他从部队返校,继续完成学业。校园生活自由而多彩,但他内心向往纪律部队的热情丝毫未减。" 毕业后的第一个职业规划就是考警察 ……" 陈玄哲谈起自己的行伍经历总是记忆犹新。2007 年,他顺利考入广东省深圳监狱,一踏入警队大门,他说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那是初心的味道。" 陈玄哲回忆说。
管理服刑人员,摸索出 " 换位思考 " 法
初入警队,陈玄哲被分配在深圳监狱后勤监区,负责老弱病残服刑人员的管理工作。这类服刑人员从施教角度上讲难度大,效果差,尤其是精神类疾病服刑人员情绪不稳定、难以沟通。在陈玄哲的管区里,精神类疾病服刑人员占比例大,病情间歇性或持续发作,容易引起群体的不稳定,带来安全隐患。
面对这种境况,陈玄哲潜心学习管教知识,虚心向老同志取经,加强与服刑人员沟通和交流。换位思考,是管理者应当具备的能力之一。在陈玄哲的工作中,达到这种能力却很难——他需要把自己换位成精神类疾病的服刑人员,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
于是,陈玄哲大量阅读相关的医学和心理学书籍,平时多留意观察精神类疾病服刑人员的表现和行为,通过不懈努力,他多次成功转化顽危病犯。当他们刑满释放时,服刑人员家属由衷感谢是对他管教工作最好的认可。
加入深圳特警队,不断精进警务技能
2017 年 3 月,深圳监狱特警队成立。作为一支在全国率先成立的监狱特警队伍,深圳监狱特警队的训练强度大,素质要求高。想要学习先进警务理念、渴望突破自我的陈玄哲,主动向政治处提出想要加入特警队的申请。经过严格选拔,他再次如愿以偿。
当陈玄哲穿上这套深蓝色特警队服时,他明白这意味着对警察职业更深刻的理解、对警务技能更高的要求。他深知自身不足,如饥似渴的向身边的老同志、向司法警官学院的教官以及港澳惩教系统的老师们汲取知识,不断精进警务技能,从普通特警队员迅速成长为特警队培训教官。
陈玄哲先后参加了省局组织的 PPCT(压点控制技术)教练员培训班和广东省监狱警察实战技能实训班,结合基层工作经验,做笔记、写教案,将所学所思所得运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他积极投入基层警员轮训、新警入职培训等辅助教学任务,被省局领导认可选入特警骨干培训助教名单。看着一批批学员们用安全执法理念武装头脑,并将所学运用在一线工作中,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特警队的骨干,陈玄哲总是将上级交代的任务往自己肩上扛。在各类处突安保工作任务中,他主动请缨,不惧压力,努力成为特警工作线上的 " 排头兵 "" 急先锋 ",并于 2017 年、2020 年先后两次参加省监狱系统特警技能大比武,多次参与重点罪犯押送、调遣等任务。他总认为,无论是人民子弟兵还是人民警察,他要做的就是初心不改,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入伍两年,从警十四年,陈玄哲逐渐褪去青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警教官。射击场上的坚定和沉着,搏击垫上的汗水和伤痕,生活中的随和,教学时的认真,赛场上的不屈,和负重五公里奔跑时的倔强 …… 一如,曾经的那个少年。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梁吉刚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