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2-27
中大首次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 月 26 日,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深入研究精心撰写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蓝皮书在广州正式发布。这是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中山大学首次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也首次向社会推出了 "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入心态与社会协同指数 ",为加快推进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提供 " 智力支撑 ",体现中山大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

全面集中反映大湾区最新研究成果

在 26 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俊志教授介绍,这次发布的蓝皮书反映了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在大湾区研究领域的最新公开研究成果,针对大湾区当下建设的热点、焦点、难点领域做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产出一批有价值、有新意的观点和发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是一次全面和集体的成果展示 "。

" 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作为港澳治理与粤港澳合作发展研究领域的国家高端智库,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理论与政策的深度研究、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责无旁贷。" 何俊志强调。据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以来,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调集精兵强将,组织了雄厚的研究团队,积极承担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课题委托,为推动大湾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决策咨询服务。

该蓝皮书分七编共 20 章,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空间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优质生活圈建设、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大湾区社会协同指数研究等。" 蓝皮书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主要建设任务展开深度研究,重点对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综合性、专题性的领域和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同时研究了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态势。"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符正平教授说。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蓝皮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系列图书定位于展示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完成的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研究成果,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交流的渠道,为宣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智库力量。" 中山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天琪说。

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深度融合

发布会上,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符正平副院长、首席专家黎熙元教授、张光南教授,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立勋教授,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岳经纶教授,分别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产业体系与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入心态与社会协同指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创新进展,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新态势,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服务创新试验区作了重点介绍。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肖滨教授在点评中说,蓝皮书的专题精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领域,研究立足国家共同体建设、富有战略眼光,诸多研究观点体现了理论创新性和政策可操作性,确实是体现了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深度融合的定位。希望研究院以后每年度持续高质量出版该蓝皮书,推动诸如文化湾区、湾区幅射周边等更多重大议题研究。

据了解,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具有 60 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初,中山大学已有一批学者在研究港澳问题并培养相关港澳研究人才。为更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在粤港澳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与综合实力,中山大学于 2015 年成立了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同年 11 月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单位,旨在更好服务国家在港澳治理与粤港澳合作发展问题上的重大战略需求。

近年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相继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等蓝皮书;常年组织专家解读中央对港澳政策,关注和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热点问题,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力。

打好 " 岭南文化 " 牌 提升大湾区社会协同水平

在当天蓝皮书首发式上,研究院还首次发布了 "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入心态与社会协同 " 指数,其显示大湾区的社会协同整体态势有待提升,内地城市居民心态更加开放,整个区域社会协同应打好 " 岭南文化 " 牌,加快提升整体协同水平。

据介绍,该指数由研究院首席专家黎熙元教授带领团队主要参考欧盟及亚太经合组织衡量区域合作及社会协同的系列指标,运用 2018 年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的住户调查数据和截至 2019 年的政府统计数据,从社会融合、政策协同和经济合作三大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合心态和社会协同状况进行全面描述与测量,对国家和区域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社会融合和社会协同工作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黎熙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大湾区 11 个城市在社会包容度和区域协同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内地城市居民的融合意愿更强。内地九城市综合协调指数得分的排名上看,广州位列第一,深圳紧随其后,江门位居第三。

各城市力度和重点又有不同。其中,教育政策协同广、深领先,养老政策以深圳、江门、肇庆领先;青创政策协同以广州、深圳、香港领先;住房政策协同以广州、深圳、佛山领先;医疗政策协同最弱 。区域经济合作体现为相互投资、贸易与游客往来,综合指数排名以香港领先,其后是深圳和广州。

如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合和社会协同水平,黎熙元建议,应打好 " 岭南文化 " 这张牌,进一步发挥岭南文化在社会融合方面的桥梁作用,逐渐突破制度、信息和交通壁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整合。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相关标签

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