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使命。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牢牢盯住脱贫攻坚这个 " 第一民生工程 ",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压实责任,对重点问题直查直核;上下联动,督促彻底整改突出问题;紧盯 " 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这个点 ",开展专项治理,强化对小微权力的监督,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甘肃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扶贫政策、项目、资金落地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保驾护航。图为渭源县纪检监察干部在莲峰镇团结村寇家坡社入户走访,了解扶贫惠农政策落实中有无偏差。资料图片)
走进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大草滩镇石咀沟村,阳光下,平坦的水泥路通到每家门口,路两边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和漂亮的小楼房鳞次栉比,门上红彤彤的春联透着喜庆。
这个昔日的特困村,如今成了小康村。村委会副主任雷想合对记者动情地说:" 对比以前,我们住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这几年,在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的扶持下,通过种植中药材,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有的村民盖起了二层小楼,出门开上了小汽车,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村民丁亚峰一家 5 口人,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日子过得很拮据。他乐呵呵地说:" 这几年发展得很好,我家种植中药材 30 多亩,年收入 8 万多元。"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甘肃,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最艰难的省份之一。全省 86 个县市区中,曾有 58 个县列入国家六盘山、秦巴山和藏区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还有 17 个县属于省列插花型贫困县。
2020 年 11 月 21 日,随着东乡、宕昌、通渭、镇原等最后 8 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甘肃省 75 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陇原大地撕下了 " 苦甲天下 " 的历史标签。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使命。2020 年以来,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牢牢盯住脱贫攻坚这个 " 第一民生工程 ",聚焦决战决胜,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督促全省各级各部门把责任扛起来,把措施落实到位,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1 直查直核 解决重点问题
到户产业奖补,是激励贫困户自主创业积极性、增强其自我 " 造血 " 能力的重要政策。2020 年 3 月初,有群众向庆阳市镇原县太平镇纪委举报,老庄村北头组有贫困户借邻居家的羊通过了到户产业奖补验收,套取补助资金 2 万元。
" 好政策被用歪,镇村干部是怎么审核、落实的?" 太平镇纪委随即成立核查组,经走访群众、查阅资料后发现,这户人家确实存在虚报养羊数量套取国家扶贫项目补助资金的问题。很快,5 名镇村干部因不负责任、弄虚作假被追责。
" 对扶贫不力干部‘打板子’,是警示更是鞭策。脱贫攻坚收官阶段,基层干部如果不尽责、不作为甚至乱作为,不仅坑害贫困群众,而且浪费国家资源,贻误脱贫战机。" 甘肃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邓海涛说。
责任,通过有力的监督压实。围绕决战决胜,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脱贫攻坚硬仗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督促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落实监管责任。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定西市通渭县碧玉镇还面临着一个难题:信访量大、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甘肃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现场 " 坐诊 ",指导市县开展专项整治,解决信访问题 218 个。同时,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总督导行动,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 6251 个,督促全面整改。
收官阶段,甘肃省纪委监委将通渭等 8 个未摘帽县的监督直接抓在手上,既督又战,压担子、教方法,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对相关省直单位明确责任,传压力、抓调度,督促落实好扶贫责任。
控辍保学、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 …… 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对 " 两不愁三保障 " 重点任务的专项监督,督促教育、卫健、住建、水利等部门履行行业职责,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问题,实现脱贫攻坚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清零达标。
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自来水工程早已完工,却长期未正式通水运行。兰州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核查后,发现先后两任村党支部书记苗世伟、王维章失职失责,两人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村民终于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宁县平子镇财政所原会计郭云龙贪污侵占惠农资金 9 万余元,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玉门市黄闸湾乡原乡长张维明套取挪用扶贫资金 900 多万元,用于支付土地租赁费、复垦费、棚膜款、工程款等,受到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处分,其涉嫌职务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宕昌县庞家乡庞家村原党支部书记冉平哇私自截留村民低保金及其他补助资金 4 万多元据为己有,被开除党籍 …… 在严格监督的同时,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 " 零容忍 " 态度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020 年 4 月,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同步起底 2017 年以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重点梳理涉及党政四大班子、部门一把手,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敷衍了结,已办结但群众仍反复举报、多头举报等 " 三类问题线索 "1413 件,省纪委监委逐条审核研判,选定 100 件扶贫领域重点问题线索,启动 " 直查直核直督攻坚行动 ",带动各级加大办案力度。数据显示,2020 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956 件,处理 6095 人,移送司法 99 人。
2 上下联动 整改突出问题
" 我家娃考上了大学,由于学费一时半会儿凑不齐,就想去银行贷款,结果银行说我名下有笔贷款还没还清,属于失信人员,可我从来没贷过款啊 ……"
2020 年 3 月,定西市纪委监委对通渭县平襄镇四联村时任党支部书记袁福定利用他人身份证骗取国家扶贫贷款等问题线索挂牌督办,并派专人深入通渭县督促核查。
这是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 " 回头看 " 向定西反馈的问题之一。通渭县纪委监委很快查实,袁福定骗取 29 户村民及亲戚朋友的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以其名义贷款 30 万元用于营利性经营活动。袁福定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
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关系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针对中央专项巡视 " 回头看 " 反馈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 7 省区 2020 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调研督导指出问题,甘肃省纪委监委研究制定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脱贫攻坚专项整改实施方案,列出 46 项监督整改任务清单,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严格审验销号。
" 省纪委监委综合运用日常监督、飞行检查、回头看、内部督察、‘四不两直’调研督导等多种方式,先后开展点对点检查 31 次,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 126 个,约谈 435 人次。" 甘肃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李勤介绍,在选择 24 个重点县区开展内部督察的同时,督促深度贫困县 27 名挂职干部专司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推动整改各类问题。
针对岷县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逐级约谈传导压力,派员蹲点盯着改,约谈 150 余人,问责 10 人,督促整改各类问题近 600 个。
(省纪委监委组织 13 市州开展 " 互不碰头 " 式交叉检查。图为 2020 年 10 月 16 日,平凉市纪委监委检查组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兴隆山村入户走访。资料图片)
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临近收官之际,省纪委监委组织 13 市州开展 " 互不碰头 " 式交叉检查,查漏补缺,推动整改,走实 " 最后一米 ",共督促整改问题 365 个。
定西市纪委监委采取 " 半月一调度、半月一跟进 " 机制,逐项跟进督促,推动按期销号,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失职失责人员进行问责,倒逼集中精力彻底整改;陇南市对 142 个未脱贫村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交叉式监督检查,加大对到户产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督促整改突出问题;甘南州纪委监委派出 8 个监督检查小分队走村入户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线索 47 个,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 7 份,成立专案组直查直办 …… 在省纪委监委带动下,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精神监督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到位。
3 专项治理 严查腐败问题
" 对着呢!没问题!"
1 月 27 日中午,定西市陇西县菜子镇二十铺村村民冯产生从城里买东西回到家,拿出手机点了几下,看到自己的 " 资金发放明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2020 年 12 月 24 日发放,金额 119.69 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020 年 9 月 18 日发放,228.87 元 …… 每笔钱都清楚明了。他兴奋地说:" 平时村里给谁发了补贴,发了多少,在平台上都能查得到,非常方便。"
冯产生用手机查询的平台就是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 我们打破原来职能部门数据‘信息孤岛’,实现到人到户资金网上公示查询、后台数据对比分析的全程动态监管。平台的运行,不仅提升了职能部门管理质效,还方便了群众查询和监督,同时也有利于纪检监察机关精准发现问题线索。" 甘肃省纪委监委信息技术管理室主任陈志鹏说。
这一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让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全部晒在网上。平台共汇聚 17 个部门、146 类扶贫(民生)资金、39208 个扶贫(民生)项目,打通了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层级,目前已录入 4 亿多条资金信息,覆盖 2300 余万人,涉及资金 2570 多亿元。
2020 年,按照省纪委四次全会的部署,甘肃省纪委监委紧盯惠民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作用,监督和查处政策落实不力、资金 " 跑冒滴漏 " 等问题。据了解,该平台运行一年多来,甘肃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通过平台收到群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 3.1 万条;13171 名相关人员主动说明问题,809 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追缴资金 5427 万元。
" 脱贫攻坚越是进入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监督越不能松劲懈怠。要做到资金投入到哪里、项目实施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要举一反三,堵塞漏洞,防止同类问题改而复生、反复发生。" 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昌林说。
2020 年,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同时,紧盯 " 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这个点 ",下力气整治扶贫领域突出问题。
针对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 " 一卡通 " 管理方面的问题,甘肃省纪委监委曾组织开展 " 一卡通 " 专项治理,清卡 106 万张,清退和上缴资金 1.1 亿元,处理 1612 人、处分 604 人。在此基础上,去年开展 " 回头看 ",督促修订资金管理制度办法 6 项,下发规范性文件 11 份,建成 " 一卡通 " 信息管理系统,巩固深化治理成效。
针对基层微腐败易发多发问题,甘肃省纪委监委印发加强乡村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督促制定乡村小微权力清单,编制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强化公示公开,构建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监督体系,严查乡村 " 微腐败 "。
玉门镇东渠村党支部书记王建雄说:" 以前收水费等费用不公开,大家就怀疑村干部有猫腻。我们在‘微平台’公示后,谁家用多少水、交多少钱都清清楚楚,大家的疑虑消除了,对我们也信任了。"
构筑 " 不敢腐 " 的堤坝,扎紧 " 不能腐 " 的笼子,更要增强 " 不想腐 " 的自觉。甘肃省纪委监委筛选扶贫领域 7 类易发作风问题、8 类突出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拍摄 2 部警示教育片,组织全省观看 1400 多场次。深入剖析扶贫领域村干部典型违纪违法案件,5000 多名村党组织书记接受 " 精准滴灌式 " 警示教育。一年来,全省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例 359 批次 2279 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施教治本效应不断彰显。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啄木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