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3-02
“患者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峻)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这支团队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的 " 雷锋精神 "。" 患者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这是医者的使命,更是党员的职责!" 这是科室主任黄茂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全体科室成员的要求。

在 3 月 5 日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命名了第七批江苏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 10 个单位、部门被命名为江苏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以无畏逆行、真情奉献发扬雷锋精神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任江苏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政府援委内瑞拉抗疫医疗专家组组长的黄茂教授总结了宝贵的 " 江苏经验 ":建立了预警模型,每天通过重症敏感指标,对在院患者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在 " 早干预 " 上,借鉴 SARS 救治经验,把重症医学的干预技术应用到有重症倾向的患者。此外,还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平台,连线全省定点收治医院,开展远程会诊。一系列及时的措施以及努力,让江苏的重症、危重症比例大大减少,治愈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江苏 600 余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救治成功,实现了 " 零死亡 " 的奇迹。

△黄茂教授

姚欣教授临危受命,奔赴黄石。身处黄石疫情中心的黄石市中医院,他废寝忘食工作。针对当地诊疗流程缺乏规范、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的情况,他对病人分级施治,很快使黄石的新冠救治工作走上正轨。他说,我们要为疫情 " 兜底 "。只要人民呼唤,我们就会坚持到底。

主任医师齐栩作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深入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首战武一院,再战金银潭。他为患者行床边气管镜等高危检查,并承担着危重症患者的会诊和巡诊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作为医疗组组长,他每天都要对所有危重症患者病情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原发病、合并症灵活调整,制定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他还利用大后方的医疗资源优势,对疑难病例组织多学科诊疗。作为留守的国家专家督导组成员,他是最后一批离开武汉的援鄂医生,是名副其实的 " 压舱石 "。 他们无论在哪里,都让 " 德术并举,患者至上 " 贯彻到每个细节上。

△齐栩在武汉

" 患者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

" 患者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这是医者的使命,更是党员的职责!" 这是科室黄茂主任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全体科室成员的要求。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等救援战场上,在柬埔寨援外、陕西富平县医疗扶贫及援藏的医疗队伍中更是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代表。

黄茂教授的办公室里,堆着满满的专业书籍,而科室以及个人的荣誉奖杯和证书时常被 " 见缝插针 " 地安放在角落里。科室同事金宇,在 2019 年初远赴条件艰苦的西藏参与医院援藏工作,他克服高原反应,扎根拉萨,用坚韧根植雪域高原,用实干扛起责任担当,用真情书写援藏情怀,展现的新时代的 " 雷锋精神 "。

科室中除了像金宇这样默默奉献支援西藏的同事外,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如果不是家属广泛寻找,不会有人知道 " 车祸无情人有情,主动救护扬美名 " 的丁宁医生。去年 7 月,他在南京清凉门大街附近,看到南京市民陈女士骑电动车时被撞受伤,导致多处骨折,于是主动上前帮助伤者检查伤势,并紧急救治,后来在救护车到达之际,他没有留下姓名便默默离开了。陈女士和家人几番寻找终于找到救命恩人。

深入基层,服务患者

据悉,该团队成立于 1954 年,是江苏省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呼吸专科,近些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近年来分别以多种形式支援社区医疗,深入基层、社区及一线工地,全科医护人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克服困难、风雨无阻,利用所学为广大群众开展义诊服务,提供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的医学科普知识,解决基层百姓看病的困难。此外科室还以每年慢阻肺日、哮喘日、睡眠日、肺高压日等为契机,以学科影响力带动全省专家力量,悉心组织各类大型义诊活动,近年来累计免费服务人数过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