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火车站一侧五星级酒店内的富临健康驿站,是罗湖辖区内最大的涉外健康驿站,在罗湖区莲塘街道党工委带领下,该驿站用细致服务和人文关怀打造出一个 " 五星级 " 好口碑。
在驿站内,工作生活了一百余名女性工作人员,她们是如何撑起疫情防控的半边天?在 " 三八 " 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深晚记者带大家一同走进富临健康驿站,一窥她们的飒爽英姿。】
一双温柔似水的眼眸,一把温润如玉的嗓音,这就是来自四川的张凌云给人的第一印象。
张凌云已经在罗湖区富临健康驿站工作 7 个月了," 客人到驿站后,多多少少会有些情绪,问询交流的第一棒往往由我们来接。" 作为富临健康驿站心理组的一名心理咨询师,张凌云总是能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素养取得客人信任,暖心的开导如同春风吹进每一位住客的心中。
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危机干预 …… 自富临健康驿站开站以来,张凌云将倾听与陪伴作为她的 " 秘密武器 ",一直守护着住客与驿站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从一名自由职业者到一线抗疫人员,张凌云在入站后迅速调整身份,积极加入抗疫 " 主战场 ",把温柔送给客人,将坚韧留给自己。
▲进入驿站之前,张凌云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时刻准备 做最贴心的引导人
当需要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来到富临健康驿站时,第一步需要进行的是核酸检测。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这段时间里,张凌云和她的同事便会对每位客人进行心理评估,同时耐心地帮助客人处理情绪问题,很大程度减轻了客人的心理压力。
" 我们是需要时刻待命的,有一些客人可能半夜突然情绪就来了,这时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 面对漫长的集中医学观察期,有急事的、有困难的客人往往情绪最多,张凌云总会第一时间赶来安抚客人。
" 因为防疫要求,我们只能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在距离客人两米以外的地方进行心理疏导。" 为了让客人解除戒备,张凌云和她的同事会半蹲在地上进行言语安抚,一蹲就是十几分钟,腿麻了也不知道。
" 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几位客人是来奔丧的,他们很迫切地想出站,想去见亲人的最后一面。面对这种情况我会有深深的无力感,我只能尽我所能多给这些客人一些关心,在能力范围内满足他们的要求。"
在 7 个月的驿站工作里,张凌云收到了不少客人的锦旗及表扬信,信里饱含住客对心理组的专业引导、暖心陪伴的感谢。有些客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富临健康驿站了,即便被防护服包得严严实实,客人还是通过声音认出了张凌云," 不管先前有多辛苦,那一刻我们真的很感动。"
▲富临健康驿站心理组收到客人送来的锦旗
调整身份 虽有困难但不放弃
" 比起原来自己做单纯的心理咨询,在驿站工作更有挑战性。" 在来到富临健康驿站之前,张凌云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来找她做心理咨询的客人大多数是自己主动前来的,会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现状问询与心理探索。而来到驿站后,她发现情况不一样。
" 以前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客人如果哭了,我们起码还能递张纸巾、拍拍他的背,但是因为防疫要求,这些动作我们都无法对驿站的客人做。"
尽管工作方式与工作角色有所转变,但一切都没有难倒张凌云,反而让她对处理客人情绪有了更多的经验。在国外航班入境客流量最大的那段时期,张凌云和她的同事无法常常面对面地给这些客人进行心理疏导,于是,每日的电话问候成了张凌云打开这些客人心扉的钥匙。
" 阿姨,今天过得怎么样呀?"60 岁的湖北阿姨是一名搭乘国际航班的旅客,她在入站时向张凌云透露过自己担心独自居住会太沉闷,了解情况后,张凌云便通过每日电话成为了阿姨的 " 贴心小棉袄 "。
讲讲笑话、唠唠家常,张凌云的电话问候让阿姨知道:她在驿站并不孤独。除此之外,同为湖北籍的同事还与阿姨说起了家乡话,聊起了家乡菜,工作人员的陪伴让阿姨有了回家的感觉," 阿姨每次接电话时都特别开心,而且也很热心,离开驿站前还让我们以后有空一定要去湖北玩。" 提起这位热情的阿姨,张凌云记忆犹新。
" 其实我们很能理解客人的心情,因为理解,所以专业。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遇到哪一类客人,我们始终在他们的身边。" 通过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如今张凌云与她的同事已经可以很顺畅地处理客人的各种问题,在去年 12 月第二次返深客流高峰时,每天已经能够完成超过 80 位入住客人的心理评估工作。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李娴 实习生 陈心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