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2020 年罗湖区组织建造了 15 个社区共建花园。
其中包括 9 个小区型、2 个街边型、2 个校园型、2 个单位型共建花园,这些花园中,有三个是在屋顶开展共建的花园。建造公园过程中,罗湖区累计组织 34 场工作坊活动,1183 人次参加,这些花园别具特色。
时尚叮当小花园:深圳最早的 " 共建花园 "
高嘉花园社区有个 " 时尚叮当小花园 ",建成于 2017 年的年初,是目前已知的深圳市最早的居民自发 " 共建花园 "。
当时,在自发地组织和新南社区的协助下,居民们纷纷 " 扛起锄头 " 走到小区内的空置绿地中,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和家园进行改造。
三年来,居民们各自分工,主动承担起维护和不断完善花园的责任,并 " 拖家带口 " 将花园建设变成亲子活动。
长辈们带着孩子们一起,教会他们辨认植物,认识耕作的辛劳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 共建花园 " 变成一条紧紧的纽带连接起邻里街坊之间的人情线。
" 其实我们建社区花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创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地块,让我们有空的时候一起在旁边欣赏、休闲,也可以一起通过建花园增进邻里感情。" 居民美好姐表示。
▲改造后的时尚叮当小花园
容融乐园:疫情期间跨境学童家庭携手攻坚
2020 年新冠疫情袭来时,一批跨境学童的被阻隔在深圳,无法返校上课。
在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罗湖区妇联联合黄贝街道办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屋顶开辟了这样一方新的天地,组织跨境学童家庭参与共建社区花园。
孩子们为花园取名 " 容融 ",第一个 " 容 " 是 " 包容 ",第二个 " 融 " 是 " 融合 ",寓意包容融合,快乐成长。
建造过程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每一个设想都巧妙的在花园里的呈现出来,沙生植物、雨水花园、香草植物,包括深圳市花簕杜鹃和香港的紫荆,呈现想法和景观的多重融合。
" 这里还有桑树,未来我还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养蚕,一起领略丝绸文化,一起讲我们丝绸之路的故事和一带一路倡议。" 罗湖区妇儿中心主任汪朝晖讲起了花园未来的畅想。
▲改造后的容融乐园
诗经楚辞花园:洪湖小学里的特色文化品牌
" 藚 " 这个字,你认识吗?你知道是什么植物吗?" 幽兰、浮萍、桢、菅 " 这些在《诗经》《楚辞》里的植物,如今都出现在深圳市洪湖小学的诗经楚辞花园中了。
洪湖小学紧邻洪湖公园,学校致力于打造 " 荷文化 ", 积极探索构建了 " 荷美 " 课程体系,以 " 荷文化 " 育 " 荷少年 ",有极好的自然教育基础,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名牌。当洪湖小学遇上社区共建花园,又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花园选址在入口阶梯两侧的平台之上,以《诗经》《楚辞》为主题,种植了 40 余种来自古文里的植物。每一个植物标识牌上都记录这植物的古名和学名,还配有拼音和古诗词的出处。下一步,学校还将围绕花园开办一系列校本课程。
▲改造后的诗经楚辞花园
例如研究这些植物名称的变迁、举行古诗词诵读比赛、结合美术绘制自然笔记,让花园成为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
学校负责人表示,诗经和楚辞中的植物大多有美好的含义,让同学们在认识植物的过程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美德,达到以美育德的目的。
军民建家园:十位退役军人合力打造
在 " 作战指挥部 " 讨论花园设计是什么感觉?走进东晓街道办绿景山庄就知道了。曾经,该社区邀请了十位退伍老兵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了一场特殊 " 作战会议 ",讨论的是 " 社区共建花园 " 活动,他们一边讲述军旅往事,一边探讨花园设计想法和理念。由此,这个花园就留下了浓郁的军旅印记。
该花园以五角星为重点元素,通过地面铺装、种植形状、灯具、装饰不断强化,还有弹匣箱、小飞机花盆种植可爱的花卉。
▲军民建家园
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植树是每一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但是目前罗湖种树的场地有限,一般远离市区不方便到达,种完之后也难以日常照料。由此,罗湖区着力推进居民行动起来,着眼身边的闲置绿地,亲手美化,浇水呵护,一样添绿增彩,花漾生活。2020 年罗湖区社区共建花园已经完成建造,2021 年还将有新的社区共建花园,在居民、师生和职工的呵护下继续发生有趣的故事。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通讯员 严亚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