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3-10
深晚报道 | 深圳大鹏新区帮扶广西巴马:种桑养蚕编织脱贫致富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兴仁村的陈凤玲充分利用粤桂协作机制,自主创业,靠着养蚕,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原本有一层 100 平方米的房子,现在养蚕产业规模扩大,又加层扩建增加了 400 多平方米的蚕房室。陈凤玲的丈夫去世多年,自己抚养着四个孩子,二女儿今年刚上大学了,三女儿还在读中学,46 岁的陈凤玲说 :" 孩子们很努力,我也要加油 !"

甲篆镇兴仁村地处山地与丘陵交界处,种桑养蚕也有群众基础,但桑蚕产业发展属于农户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蚕茧产量也很低。深圳市大鹏新区与巴马县结对帮扶以后,重新谋划桑蚕产业发展,投入 100 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建设种桑养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起 6 个标准化扶贫蚕房,配备有水电、吊轮、旋转方格簇等,同时组织起步困难的贫困户到基地学习养蚕技术,积累发展资金,把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

" 为了孩子们的学费,这些年我吃了不少苦,曾去过外地当伐竹木工或进厂当杂役工。由于劳务工资太低,日子过得紧巴巴。近年来,巴马发动种桑养蚕产业,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让我直接领三龄蚕在家喂养,腾出时间养大蚕,大大提高了养蚕效益。现在,小孩读书有了雨露计划及学生资助各项优惠政策,日子越来越好了。" 在自家门口,陈凤玲说道。2016 年以来,深圳市以及大鹏新区还投入 3799.1 万元帮扶资金改善巴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全覆盖式的教育精准扶贫资助体系,助力脱贫攻坚。

关于如何养好蚕,陈凤玲自信地说 " 以前养蚕,人和蚕一起住,不懂得消毒和防疫,蚕虫死很多,现在这里条件很好,水电都安装好了,特别是那个会翻转的方格簇,省了很多工时和人力,我们在这里养蚕遇到问题还在手机上与专家视频,让他们线上指导我们养殖,不怕养不成。"

针对以前养蚕都是村里的贫困户,经验不足、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2019 年大鹏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在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举办了两期对口巴马瑶族自治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甲篆、西山、燕洞等 30 个贫困村的 " 村两委 " 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小微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共 92 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参加培训,通过对村民桑蚕产业发展等进行培训,桑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应有效能。

该基地除了为蚕农们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外,还负责联系企业收购蚕茧,解决产销对接问题,打消蚕农的后顾之忧。" 桑蚕产业具有 " 短、平、快 " 的收入优势,我们不仅要把粤桂蚕房建成贫困群众育蚕的大教室,而且还要把基地建成一个产业的孵化器,带活兴仁桑蚕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在基地旁边建设一个桑蚕种养的农业展示馆,走农旅结合的路子,提高群众收入。" 驻兴仁村第一书记李翔说。

2016 年以来,深圳市以及大鹏新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 298.563 万元在巴马县 10 个乡镇通过盘活闲置的荒地,大力发展特色桑蚕产业,利用 " 合作社 + 基地 + 贫困户 " 帮扶模式,把荒地变成财富,让在家的村民有产业有收入能脱贫不返贫。目前,该县共有 2000 多户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累计种植桑叶约 17100 亩,实现 " 一条小虫,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密织巴马脱贫致富产业网。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相关标签

大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