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3-15
“精准”医学,让危重病人越过生死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住在 ICU 里的患者往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随时都需要抢救。南京市第二医院 ICU 主任郑以山表示, ICU 的病人由于病情重、病情复杂,监测的仪器多,病人生存的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医生的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把握机会把从生死边缘将患者拉回来。

特色科室是一个医院临床技术的重要体现,也是病人选择医院的 " 印象标签 "。我们将通过您现在看到的这个栏目,探访南京市第二医院的各个特色科室,揭秘其核心技术、医疗特色、研究成果,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本期特色科室:

南京市第二医院 ICU

■科室介绍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是医院危重症救治与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形成本部以综合危重症救治为主,分院以病毒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肝衰竭合并严重并发症、艾滋病合并严重并发症、重症结核等重症传染病救治为特色的危重症医学中心。

老人肺部感染

多学科合作找准病因

70 岁的张奶奶(化姓),10 年前发生过脑中风,所以每年冬天,她都会到医院挂水。去年冬天,张奶奶肺部感染,用了很多抗生素,但是越治越重,后来又按照免疫性肺炎给她用了激素,但还是迟迟不见好。转院到南京后,又做了肺穿刺病理检查,发病两个多月反反复复没有检查清楚病因。

ICU 主任郑以山介绍,病人出现呼吸衰竭转院到南京市第二医院 ICU 时,是插着气管来的。究竟是什么导致患者出现如此严重的肺部感染呢?找不到病因永远都是被动对症支持。为了诊断明确,医院组织了病理科、影像科、呼吸科、检验科等多学科进行了会诊。专家们仔细查看了病人的 CT 片和病理报告。在 CT 读片时,影像专家认为很可能合并病毒感染,在对病人既往资料反复搜集分析过程时,发现一份刚送检回来的病理检查报告显示巨细胞病毒阳性。医生给患者做了肺泡灌洗,做了基因测序和血液检查,结果发现巨细胞病毒是阳性的,再结合影像学、微生物学综合判断患者是巨细胞病毒肺炎。

" 一旦诊断明确了,我们就能精准地治疗。" 郑以山表示,对于重症病人来说,多学科的合作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身体器官可能很多都不好,ICU 在保证了病人生命体征的基础上,根据这个病人的特点,病情的特点,综合评判,给病人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安全的保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体温已经下来了,病情逐渐好转。"

精准治疗

让危重病人越过生死线

45 岁的张先生因为高热发烧,检查发现转氨酶的升高、胆红素升高,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肝脏衰竭,用了退烧药,进行了肝脏治疗,病人的胆红素下来了,可是过几天病人又发烧了,反反复复。

当地医院没有办法,家人认为是重症肝病,慕名找到了南京市第二医院。郑以山说,根据医院既往数据库的经验,这类病人是淋巴瘤的可能性很大," 只不过是首先出现肝功能障碍的症状,一般遇到这种病人,我们就快速地给他做骨髓穿刺,然后去做一个专科诊断,结合专科意见,诊断出来后就到血液科去治疗了。" 他说,如果病人被当成肝病治疗,那他就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预后就不好了,这就是我们数据库的精准的作用。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借助于南京市第二医院在感染病诊断方面的优势,对一些危重的病人,该院 ICU 能够通过精准的检验,二代测序的应用,得出客观数据,然后精确分析每个病人具体的临床数据,同时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身体情况,肝肾功能等综合分析和判断,精准诊断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危重的病人,机会稍纵即逝,可能就是这一点点的机会,让他能越过生死线。"

建立重症数据库

实现 " 精准 "

对于一个医生来讲,郑以山认为,能帮患者精准诊断疾病、精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而精准的根源就是要把获得的病人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充分地利用和挖掘,这不仅反映了一个医生的责任心,也反映了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医生运用这些医疗信息的数据的能力。

"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这种信息资源,是我们医生治病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郑以山早在 2 年前就开始建立重症数据库。把医院所有患者监护仪的指标、检验的指标、用药的指标,甚至包括他们吃的食物喝的水,大小便的所有的指标都会在集成在这个系统里,然后医生随时可以调取这些数据,不仅能直观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也能指导其精准诊断和治疗。

" 每个重症病人都有其独特的病情,通过这些数据,积少成多,然后再挖掘数据,就能把隐藏在背后风险,充分地显示出来。" 郑以山强调,利用这些数据,对于危重病人来说,能够大大缩短诊断的时间,快速精准地找到治疗的点,降低了治疗走误区的风险,为病人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大数据时代,应用数据优势,精准诊断,精准治疗,这样既能救治病人,又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医者,当如是!

通讯员 魏林玲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任红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