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条件很艰苦,一开始我很想离开,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军人,就应该秉承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留下来搞好发展 ......" 在小梅沙扎根 40 年的老党员姚永兴热泪盈眶地回忆着初到小梅沙的场景,曾经无惧风雨奋斗的日子历历在目。
▲老党员姚永兴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从军人到建设者 扎根小梅沙无怨无悔
时光回溯 40 年前,小梅沙前是海后是山,虽有绵长的海岸线,却是一个还未开发完全的沙滩,当地人都靠种田为生,随处可见坑洼的黄土老路,人口稀少的村庄使得四周更显荒凉。1977 年,25 岁的姚文兴孤身前来深圳布吉的部队当兵。后来,机缘巧合,从部队选派到广东省青年旅行社度假村,自此,与小梅沙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到小梅沙,园区还未正式开业,姚永兴见当地整体情况并不乐观,提出应该先做好发展,主动协助修路、种树、拉电线、清理垃圾等,提升了小梅沙整体生活便捷度。园区开业后,他主要负责训马,以供游客骑坐游玩,后又任主管一职,管理海上快艇等游乐项目并负责急救。每天过着 " 早七晚十二 " 的生活,只为小梅沙能有更好的发展。
▲姚永兴早期担任驯马工作
好景不长,两三年后园区营业不断亏损,1986 年姚永兴开始转到深圳特发小梅沙旅游中心工程部负责水电维修工作。踏上新征程后,他不忘初心,默默付出,工作任劳任怨。" 我每天都会随身携带维修工具,这样哪里有问题我都能及时到位解决。刮风下雨天出门紧急维修都是常有的事,哪怕是台风天线路被打断了,也要第一时间出动,保障大家安全用电。" 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日子,姚永兴眼里满含泪水却也无怨无悔,"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要去打牙口,那时候哪有什么机器啊,都得是靠自己手动,一个直径 100 毫米的牙口,我一个人连轴转,手摇两三个小时 ......"
▲小梅沙 "80" 员工开垦之旅
情定小梅沙 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在小梅沙工作的期间,最初一同来小梅沙建设的战友都纷纷调往市区,相比小梅沙的生活都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姚永兴也有想过离开小梅沙调往市区,但是转念一想," 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在小梅沙这么多年早已种下浓厚的感情,自己也习惯了这里的慢节奏生活。在买了单位的集资房,成了家有了小孩后,他更坚定了在这里扎根,住一辈子的想法。
提起自己的儿女,姚永兴的脸上满是掩盖不住的喜悦之情。他表示,从前就教导自己的儿女长大后要为小梅沙作出贡献,现在他们也都扎根深圳,周末还经常回来陪他,其乐融融,一家人已然把小梅沙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故乡。
▲退休后参加 " 老协 " 活动
退休坚守 " 老协 " 工作 愿小梅沙能有更未来
忆往昔峥嵘岁月,姚永兴在小梅沙坚守奋斗 40 年,获地方记功 1 次,直至 2013 年 3 月退休。" 早晨起来煮碗面条,出门散散步,与街坊邻里唠唠家常;和外孙漫步海边栈道,赏海天一色;约上三两好友爬山,在淡淡晨烟里鸟瞰小梅沙美景;偶尔得空,独自下海去捕捕鱼,悠然自得 ......" 这些都是姚永兴退休后的日常生活。但清闲之余,他也会积极组织老年协会会员集体外出学习活动,连任 2 届小梅沙社区老年协会理事会成员,为社区老年协会的发展建言献策。他始终坚信,老协是他的 " 第三 " 事业,做好老协的工作,让社区老年人开心满意是他坚持的最大动力。
▲在小梅沙工作期间 " 立功证书 "
▲出席 " 老协 " 理事日常座谈会
随着小梅沙日新月异的发展,2020 年因特发小区改造,姚永兴积极配合拆迁工作,搬到土洋暂时租住。虽然有所不便,但他感慨,小梅沙发展的很快,小梅沙大酒店、小梅沙海洋公园陆续建起,村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建起了工厂、成立了股份公司,旁边的高速公路也修起来了,小梅沙从一个种田的小镇逐渐演变成未来的滨海型旅游型城区。小梅沙数年来蝶变历程姚永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希望小梅沙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期待未来的蜕变。
深圳晚报记者 彭彩萍 实习生 林溪钥 编辑 谢启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