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择赛道,聚焦最大创新动能——访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孙裕
" 设立兰州高新区北欧离岸创新中心、海创中心、聚焦优势 ……" 已逐步实施的极具前瞻性的举措,正使兰州高新区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聚产植优 不断强化创新驱动作用
孙裕是兰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 一米八的大个,四方脸、双目专注有神,言语简洁、明快。
" 自 1991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算起,兰州高新区至今已有 30 年。" 聊到兰州高新区的过去和未来,孙裕如数家珍。
他说,兰州高新区科技创新活跃、产业基础厚实、发展潜力强劲,与中关村、西安及武汉东湖(现称武汉 · 中国光谷)等高新区一起成为首批国务院批准设立的 27 家国家级高新区。
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国家级高新区在区域创新中的重要地位:2020 年,全国 169 个国家级高新区 GDP 超过 12 万亿元,为全国 GDP 的贡献率超过 10%。像领军级的中关村高新区则属万亿级园区成员,区内独角兽企业 93 家,位居全球前列。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最早建立的 51 家国家级高新区仍是区域创新的领跑者,发展势头强劲。
30 年来,兰州高新区借势而为、聚焦产业、服务创新,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2020 年,全市 GDP2900 亿元,兰州高新区的贡献率超过 10%,达 292 亿元,与国内其他高新区占比保持了同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兰州要着力打造国家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 ……" 将未来 5 年的经济增速定在 6.5% 以上。从指标上看,这是一个追赶的态势,这一目标需要我市有一个超高增速,而兰州高新区将为实现这一增速做出积极贡献,将经济增速预定在 7% 以上。
孙裕说,从全国经济形势来看,我国东西有差异,南北也有差异,对西北而言,差异的叠加效应显而易见。
" 压力肯定大,但动力更足,我对兰州高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孙裕说,作为兰州经济重要增长极之一的兰州高新区,已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强化创新驱动作用,为兰州的经济腾飞助力添翼。
束水攻沙聚焦效应突显
"100 米跑不过,1000 米也跑不过,跑在你前面的人,弯道超车技术未必比你差,怎么办?我考虑的是后发优势,重新选择赛道,重新布置竞争场景。"
孙裕说,我们现在确定的基本思路就是 " 有边界、能聚焦 "。以招商工作为例,招地产项目,短时间内确实能拉动 GDP,但长期怎么办?作为高新区,要培育高科技创新驱动项目做大做强,不能仅盯着眼前的短期收益,这就是有 " 有边界 "。聚焦能力实质上就是园区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就看你有没有这种聚焦的能力。
那么,兰州高新区能聚焦哪些项目呢?孙裕说,在对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行分析后,兰州高新区明确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这三个方向,其中,生物医药就是兰州高新区的首选。他说,生物医药包含的门类很多,如天然药物里的中药,我省中药种植面积达 460 万亩,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在动物疫苗方面,中牧股份、中农威特这两家企业的口蹄疫疫苗就占了全国 60% 的市场份额。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农威特在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建设的 P3 实验室,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大动物三级防护实验室,配套设施完善,达到了工业 4.0 的标准;作为 " 国之重器 " 的重离子加速器为我国开辟了中能重离子物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领域,在兰州高新区落地的重离子医院项目就是重离子临床治疗肿瘤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载体,技术处于国际前沿水平,该项目现已具备试运营条件。孙裕充满信心地说:" 兰州高新区在天然药物、动物疫苗、医疗器械这几个方向都有着绝对的产业优势。完全可以从这个点上做一个细分的差异化的竞争赛道,实现单点突破、全面开花。这就是重置赛道。" 他笑着比喻:" 我们不跑 100 米,改跨栏了。"
2020 年,兰州高新区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后,仅半年时间就已吸引了 16 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入驻。
按照 " 有边界,能聚焦 " 的发展思路,2020 年,兰州高新区依托生物医药资源优势,以中药与天然药物、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及肿瘤诊疗等为重点发展方向,构筑多层次的生命科学创新发展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现已集聚各类生物医药企业 200 多家,实现总产值 142 亿元。
其中,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独立研制的 A 型肉毒毒素,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的 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全球目前唯一的针对细菌性肺炎的疫苗;中农威特在非洲猪瘟疫苗研究方面,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疫苗创制相贯通,率先实现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垄断局面,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兰州西脉公司生产的 " 全碳双叶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 " 将改变目前进口瓣膜垄断市场的局面,有望将国产瓣膜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 30% 以上。目前取得市场准入的国产机械瓣膜仅有两家," 兰瓣 " 就是其中之一。2020 年公司新研发的 " 记忆合金钉脚固定器 " 成为甘肃省首例通过国家食药局创新通道获批上市的三类医疗器械;兰州肽谷研究院基于全世界唯一的五肽全库开展多肽活性分子筛选并得到 23 组活性分子,研发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甘肃安卓幸制药有限公司通过对鱼针草内脂抗病毒机理的研究,获得鱼针草内脂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重大成果,已申请国家专利 ……
他说," 十四五 " 期间,我省将布局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兰州高新区也要着手准备百亿级产业园区的建设,必能取得重点突破。
目前,兰州高新区在纳米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技术、记忆合金等方面已形成一批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成果,集聚企业近 30 家,实现总产值 94 亿元,目前正在加快西脉新材料产业园、省科学院纳米产业园建设,推动金川科技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形成集聚化发展态势。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大力推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区块链等项目落地实施。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项目,就是兰州高新区 2020 年重点签约项目,该项目将在五年内吸引落地约 80 家数字经济生态企业,共同打造兰州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
超前谋划,优先布局,聚焦产业,这种战略思维,使兰州高新区发展呈现倍增趋势。
" 束水攻沙 ",孙裕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兰州高新区的发展策略。他解释说,假如一盆水倒在沙子上,转眼就消失了,但如果用高压枪打,沙子就会被冲跑。一个企业或一个园区,在它最聚焦的时候,往往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动能,发展才会更快。
" 只有集中优势,才能把自己的事做好,做极致。"
他说:" 我们做别的项目或有不足,但成为全国一线的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园区都有可能。"
《政府工作报告》如此评价:兰州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
恶补短板提速园区创新发展
" 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对我们而言,不断寻找差距、补短板就是我们深挖潜力,提速兰州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园区品质和层次的一次次凝练和提升。"
孙裕说,客观地讲,兰州高新区以前在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力这一方面还是空白,目前这一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 " 兰州高新区北欧离岸创新中心 " 将于春节后签约、挂牌。
金生水,水养鱼。资金充沛的地方,经济也很发达,互为因果。如北京的亦庄开发区有 2000 多亿元基金,武汉的光谷有 1600 亿元。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兰州高新区在补金融短板的过程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据介绍,目前我省十大绿色产业基金已完成注册九个,全部落户在兰州高新区;兰州高新区根据产业优势发起成立 4.5 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与兴陇基金联合成立了 2000 万元规模的兰州高新区天使基金,允许创业试错;和省金控联合设立了 5000 万元规模的 " 风险补偿池 ",对担保机构发生代偿损失给予部分补偿 …… 仅在去年,兰州高新区就引来 9 个 500 强企业项目入驻,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竞争力。
孙裕说,兰州高新区还要迅速形成权益类投资的能力,为今后走出国门与外资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奠定金融基础。
据介绍,目前兰州高新区有高新技术企业 365 家,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仅 2020 年就新增了 80 户。高新技术企业数的持续增加,标志着兰州高新区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增强。
诚心相待保姆式服务带来附加值
耐驰泵业是一家德国独资的智能制造企业,在兰州高新区已健康发展了 10 年,每年上缴税收在五千万以上,产品大量出口,市场潜力巨大,即便是 2020 年 2 月份新冠疫情突发时,该企业仍在满负荷运转。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扩产扩能提供良好条件,兰州高新区主动为对方策划了产能倍增计划,该企业已将在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投资扩产提上了日程。
" 我们的产能倍增方案非常详细、专业,他们想到或未想到的问题,我们都提出了相应解决建议,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家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研发和生产上。"
记者了解到,在 2 月份,新冠疫情突发后,德方总部急需口罩,四处求购无果,孙裕得知后便想方设法为德方协调了一批。" 当时,兰州的口罩也很少,我为此事跑了二三天,到晚上 11 点终于解决了。当时保税仓的车就停在门外,装好后立刻赶往机场。" 孙裕的举动,让德方非常感动,迅速拉近了兰州高新区与德方企业之间的距离。
天道酬勤。2020 年底,历经 7 年 35 轮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最终谈成,更为该项目的快速推进增添了定数。孙裕说,等 150 亩地的泵业产业基地建成后,这块土地上能承载的想象空间将更大。
孙裕说,其实,德方建厂选址的备选城市很多,客观讲,许多方面兰州高新区并不占优势。但对方之所以选择兰州高新区,落户定连园区,主要得益于我们的营商环境和各项惠企政策,是以诚相待和保姆式服务带来的结果,终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蓄势展翅创新驱动正当时
孙裕说,今年,欧美同学会要在全国选址建设 5 个 " 海创中心 ",兰州高新区准备承接建设其中的一个,将现有的 " 留创园 " 升级为辐射西北的 " 海创中心 ",为在海外的陇原英才提供多层次渠道、搭建全方位平台,助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此外,众多职技学校,也将源源不断地为园区企业提供各类高级蓝领人才。
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首期开发建设的二十平方公里现已初具规模,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建设,也就是 " 蓝绿空间 ",它是园区生态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其中包括绿化面积、水域面积等等,兰州高新区将在寸土寸金的地方拿出一平方公里(1500 亩)土地打造兰州高新区定远片区的生态绿廊。
据介绍,今年,兰州高新区还将对标国家自创区 " 五区 " 定位和国家高新区 " 两区 " 建设,借鉴先进高新区的经验做法,对标对表,精准发力。加大创新力度,创新管理方式,不断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快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创新示范新高地,积极推动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一体发展,进一步推进实施中国生物兰州科技健康产业园 …… 据悉,2021 年,兰州高新区已着手谋划投资项目 199 个,总投资 1509 亿元,年度投资达 220 亿元以上。
孙裕说,恒大新能源电池产业园预计达产后产值约为 120 亿,投产第一年就能达到三四十亿;耐驰泵业基地建成后一年就有二三十亿的产值,再加上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三剑齐发,兰州高新区如何不腾飞?
每个战略目标都有一套战术打法,每套战术都有项目支撑。
" 现在的兰州高新区发展已进入上升通道,今年排名肯定还会靠前,这基本已成定局。2022 年,要力争进入全国高新区 50 强。"
孙裕最后说:" 只有不断地磨合自己,锻炼自己,自我学习、净化和升级,兰州高新区才能成为我市对外交流的平台或窗口,才能承接更多的国际合作任务,也才能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中去,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
未来的兰州高新区,必将有更多惊喜出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晟君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安周霜
值班主任 | 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