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3-17
广州首个开放参观的文物办公场所:东山五大名园之简园向市民开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东山五大名园之一简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广州 " 老网红 " 东山新河浦打卡的你 , 是否曾因百年小洋楼高墙深锁被挡在门外 ?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 东山五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园要向市民开放啦 ! 作为办公场所的简园 , 将通过导赏团开放给市民参观 , 这也是广州的办公场所中第一家向市民开放参观的文物建筑。

■策划统筹 : 何 姗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方汝敏 何 姗 图片提供 简园

简园曾向机构团体开放

广州东山新河浦是历史文化街区 , 有着广州市现存最大规模的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东山小洋楼 , 每天都有一批批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有东山五大名园之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园、逵园、简园 ,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园和隅园更是打卡首选。

新河浦路 24 号的春园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的一部分 , 免费对公众开放 , 但目前正在装修 , 未恢复开馆。而位于恤孤院路 9 号的逵园已活化成网红艺术馆 , 明园的培正路 12 号 3 楼是民宿 , 培正路 14 号 1 楼是艺术巧克力草莓店 , 市民可以走进逵园和明园 , 看展览、喝咖啡 , 住民宿 , 尝巧克力草莓 , 同时感受百年小洋楼魅力。在寺贝通津 42 号、44 号的隅园则是私人住宅 , 没有对外开放。

而位于培正路 13 号的简园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筑保护研究中心的办公地。高高的围墙与密闭的大门将简园与市民隔开 , 要想一睹这栋百年花园洋房的风姿 , 只能透过侧门的栏杆。

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下称 : 考古所 ) 所长曹劲介绍 , 自 2017 年搬来办公后 , 他们有在办展览、科普活动、论坛时定向邀请机构、团体来参观 , 也接受高等院校、中学等机构联系参观 , 但并未向市民开放。

始建于上世纪 20 年代初的简园 , 原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琴石的产业 ; 曾是德国领事馆 , 后做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公馆。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期间 , 中共三大代表毛泽东常在会议休会时到简园拜访时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建设部部长的谭延闿 , 争取他支持国共合作。1949 年 10 月 , 广州解放时 , 华南文工团进城后设团部于简园 , 曾组织 " 广州入城式 " 的相关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 , 简园先后由广东粤剧院和广东省文化厅管理使用。修缮前 , 简园内住了 10 户人家 , 加建了窗户、防盗网、简易房 , 厨房、厕所等 , 简园的花园被用作停车场。

2015 年 , 省文化厅逐步清退原居住在简园里面的居民 , 和分批清退了停放在花园的月保车辆 ; 并拔出专项文物维修资金三百多万元 , 对简园进行全面修复与整治 , 基本再现简园始建时的历史面貌。

" 参加导赏的团员们都很想进没有对外开放的简园 , 因为简园是五大名园之一 , 建筑比较大和漂亮 , 具有代表性。而且它在培正路上 , 这条路集中了慎园、明园、简园 , 可以一路参观下来。" 曾出版东山口述史、从 2018 年开始带团导赏东山的 " 东山仔 " 吴伟鹏说。

新快报记者进入简园采访时 , 爬到围墙外的水泥柱上拍简园的李小姐趁机跟了进来 , 她感叹 :" 这栋建筑比东山其他小洋楼更上一个层次 , 太好看了 , 很有特色 , 很漂亮 , 真的很值得开放 , 但平时都关着门。如果能对公众开放 , 可以成为东山的‘活招牌’。希望它可以成为博物馆或图书馆 , 在里面设置东山建筑的介绍 , 或定期办画展、艺术展 , 敞开大门 , 让大家可以免费进来参观。"

每月免费开放一到两次给导赏团参观

" 我们想把简园培育成文化遗产理论传播的科普基地 , 通过论坛、活动、讲座、定向导赏 , 宣传它的价值。" 曹劲介绍道 ," 我们的开放肯定不收费。"

最近 , 他们与导赏团达成合作 , 通过导赏团向市民开放简园。

曹劲表示 :" 参加导赏团的都是对文化遗产感兴趣的人 , 有敬畏之心 , 产生纠纷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时 , 由导赏团负责参观过程一系列问题的协调。"

她计划 , 导赏团的频率控制在一个月一到两次 ," 因为我们还有高校参观和友好单位团建的接待活动 , 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科研办公秩序 , 就没什么问题。"

他们还准备将现在培正一横路上密封的大门改成通透式铁门 , 让大家可以透过铁门栏杆 , 拍到简园全貌。

2020 年 6 月 11 日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答复马茵等代表提出的 " 关于推动‘东山印象’品牌建设 , 营造‘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街区’的样板的建议 " 中建议 , 简园采取定期和预约开放等多种方式 , 努力发挥简园最大的社会价值与教育功能。

■绿色竹纹琉璃筒栏杆原本藏于围墙内部 , 修缮后重见天日。那些不可错过的特色与故事

来到简园参观 , 工作人员会给你发一份参观指南 : 简园的历史、布局、东山地图、修缮过程、修缮前景象、老照片 , 一目了然。

参观简园 , 下面这些特色与故事是你不可错过的 :

简园的围墙是院落式洋楼的特色 , 在南面的围墙上 , 你可以看到一排像绿竹节的栏杆 , 这些绿色竹纹琉璃筒栏杆原本藏于围墙内部 , 修缮时 , 施工队敲开南面围墙墙体 , 才让它们重见天日。经过古建筑专家的多方考证 , 它们与简园上世纪 70 年代照片中的围墙形式一致。

在院子的左侧 , 有一个中式攒尖顶绿色琉璃瓦六角亭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它被改成平顶 , 顶上被倒了一块混凝土板 , 所幸 , 这次修缮时得以将它复原。

在院子两旁分立了两棵芒果树和一棵人参果树 , 郁郁葱葱 , 比简园主楼还高 , 它们是简园的 " 守园人 ", 从民国始就见证着简园的风云变迁。

走进首层 , 这里面虽曾被改建 , 但你看到的木地板、壁炉、古典柱式、线脚均是原物 , 花阶砖地面也基本没破损。" 很幸运关键的部位、构件还保存着 , 没有被打掉 , 像木地板现在很难找到这么长的木料了。" 曹劲说。

在一楼挂着的两幅相差 100 年的东山老地图前 , 工作人员会将东山片区的演变和历史向你娓娓道来。

沿着民国木楼梯来到二楼 , 南面窗户的花玻璃和铁栅栏映入眼帘 , 这些也大部分是原物 , 修缮时只补配和恢复了个别被损坏或被改的。

全面开放管理难度大 , 无配套设施和制度

为何简园不能敞开大门让市民随意进入参观 ?

曹劲表示 :" 对一个科研机构来说 , 没有这项职能。而且我们一没钱 ; 二没人专门负责开放服务 , 管理力量不够 , 没有能力应付散客 ; 也满足不了开放所需的配套设施 , 如无障碍设施 ; 制度上也未能有配套 , 很容易产生纠纷 , 开放会有风险。

以前的门卫不是很严 , 有几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女性 , 躲在厕所里抽烟 , 整个卫生间全是烟头 , 这是国保单位 , 很危险。"

" 让我们打开门 , 谁都可以进来肯定不行 , 这会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曹劲称。

参考文献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 1512 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公众号 " 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 "《 跨越百年的见证与守护——讲述简园的前世今生》、《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 · 越秀区卷》、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官网《广州华侨人文景观之简园》

关注考古所公众号 参加简园导赏团

如果你也想进入简园参观 , 那就快点关注考古所的微信公众号 " 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 ", 留意导赏团的活动信息和参加方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