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3 月 16 日,一份江西九江银行 " 彩礼贷 " 的宣传海报,突然 " 火 " 了。
这一颇具 " 出圈 " 玩法的贷款产品表示,最高可贷 30 万,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年利率低至 4.9% 也颇为诱人。
把彩礼作为噱头来营销,可谓 " 剑走偏锋 ",不啻为对民间陋习的 " 煽风点火 "。
彩礼特别是天价彩礼,是很多家庭不可承受之重,将感情关系俗化为金钱关系,抬高婚姻门槛,一度带来不少矛盾。遏制天价彩礼陋习、反对大操大办,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各地也在促进移风易俗。
" 彩礼贷 " 看似解决了个人 " 结不起婚 " 的痛点,实则撩拨了社会的痛点。"30 万 " 显然具有强烈的暗示意义,不少地方确实有 30 万左右彩礼的 " 约定俗成 ",这应该遏制,而不是引导。
" 彩礼贷 " 看似解决了婚前问题,但婚后的债谁来背负?这难免带来婚姻矛盾。该银行的做法,有悖于公序良俗,也不符合银行严肃经营的商业准则。
为了保证贷款质量,银行将贷款门槛锁定成 " 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 ",乍一看没毛病,这属于精准营销啊,都是 " 白名单 " 客户,此前就有 " 天使贷 "" 白领贷 "" 公积金贷 " 等种类繁多的产品。细一琢磨,用 " 编制 " 卡人,服务的还是少数群体,而社会大多数人是没有编制的,这不是制造彩礼分化吗?
针对近年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消费贷,监管层多次强调 " 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 彩礼贷 " 之类的产品显然有悖于金融监管政策的主旨。
广大消费者也要从实际需求出发,理性消费,量入为出,远离过度借贷的营销陷阱。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来源丨央视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