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小长到现在 20 多岁,无洋芋不成饭,专吃洋芋菜。其实,我本是吃洋芋长大的 " 洋芋客 " 呢。
家乡在山村,群山连绵,丘陵起伏,土地贫瘠。童年时,家庭贫困,一年四季不是包谷面疙瘩,就是馓饭,永远的洋芋菜。家里有一亩自留地,每年种植着洋芋。秋天时挖了洋芋放进地窖,冬天慢慢享用。这样,整个冬天乃至第二年春夏天长了芽,又接续吃上新洋芋。没有经济来源,哪有钱来买肉食和蔬菜呢!
飘雪的冬天,屋子里生着土炉,燃料是锅炉房用过的炉渣或为数不多的一些煤球。炉火温度低,炉灶里放置一圈儿洋芋炙烤,兄弟姊妹们把手笼在火焰上取暖。一会儿,把洋芋挨个儿翻一遍,继续炙烤。
" 瘦狗鼻子尖!" 火焰中传出洋芋的香味儿,兄弟姊妹们就争抢着取出洋芋,一人一半分着吃。每个人的嘴巴、鼻子被烧焦的洋芋染黑。寒冷的屋子里,叽叽喳喳,充满欢乐而满足的嬉笑声。小小的土屋内,昏暗的灯光下,妈妈忙碌着丰盛的晚餐——洋芋疙瘩或馓饭洋芋菜。
曾有那么一二次,怀着喜悦,我提上一兜洋芋,跟着爸爸去放生产队的羊。在山洼避风处土坎边,爸爸用小铲掏挖一个小窑般的灶坑,周围磊叠上层层胡墼,就近捡拾些柴草在炉灶膛里熊熊燃烧。一会儿,一堆柴草烧完,炉膛和土块被炙烤得烫烫的。爸爸把洋芋一个个送进灶膛,用小铲按下土块掩埋瓷实。
等待的功夫,羊群在山坡上悠然吃草,我和爸爸唠些家常。爸爸羡慕地说,城里人好啊,住楼房领工资,旱涝保收,不愁吃喝,日子过的舒坦。说起怎么才能当上干部和工人的渠道,爸爸说:你的亲房尕爹聪明勤快,写得一手好字,先在大队(行政村)里当文书,被公社领导看中抽调到公社里,而后就成了国家干部。至于远房六哥,那年县上给大队分配一个工人名额,就被大队里推荐去城里当了工人。还有个远房娘娘,也是推荐报送到了城里,当上了医院里的大夫。爸爸说,他 20 岁时曾给 " 师大 "(西北师范大学)拉运砖瓦,领导说留在 " 师大 " 里当工人。可家里人多地少,无人种地。自己若当了工人,怕是家人都会饿死呢。
爸爸说,农村人只有考上学,才能分配一个正式工作,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希望你,一定要把书读好。说着说着,爸爸扒开土层,拣拨洋芋。那洋芋丝丝冒热气呢,使劲儿掼掼土尘,双手捧着热乎乎地吃起来。吃着滚烫地洋芋,遥望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雄鹰,暗自发誓:一定要把书读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其实,在炕灰里 " 烧 " 熟洋芋,味儿挺不错的。天冷时,妈妈往往挑选几个匀称洋芋,悄悄埋在炕洞里的炕灰里。晚上临睡觉时,妈妈从炕洞里扒拉出来,轻轻磕掉灰,笤帚扫干净,一掰两半,热气腾腾,分给兄弟姊妹们当 " 夜宵 "。
民以食为天。1982 年,包产到户后,家里分到 2 亩水浇地(人均 0.4 亩)、20 多亩山坡地。水浇地产量稳定,种植麦子来维持全家 8 口人的温饱,不至于挨饿受饥。那些山坡地只能种些糜谷、洋芋。尽管干旱缺雨,或多或少收些米谷和洋芋,填补食用。
播下种子,总有希望。连续几年,雨水丰盈,洋芋蓬蓬勃勃、葱葱茏茏。一段时间后,洋芋开花了,纯白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一串又一串,耀眼夺目。国庆期间,正是洋芋收获的季节。举目田地,洋芋秧泛着泥土的清香。全家人连续几天集中挖洋芋,2 亩沙地竟挖了四五千斤,装满 30 多个麻筋袋子。
当天晚饭后,妈妈把专门挑选的饱满洋芋洗净,放进一个大锅里,围上草圈,煮在煤火。一个多小时后,水汽蒸腾,一股香香的洋芋味儿飘满厨房。妈妈去掉草圈,揭开锅盖,一个个洋芋热气腾腾,皴裂白嫩。把烫手的洋芋剥皮,放进碗里,撒些盐,调一勺猪油,搅拌均匀,吃起来可香呢。第二天洋芋冷了,咀嚼时有一股浓浓的焦油味儿!于是,这段日子,每逢星期天,妈妈就煮好一锅洋芋,全家享用。
第二天早晨五点,二哥驾驶着 " 三马子 " 前去安宁桃海市场批发。这是地道的旱沙洋芋,圆润饱满,质地紧密,色泽如玉。小贩们贼精,物廉价美,纷纷抢购,以便从中渔利。" 三马子 " 刚到市场,就被小贩们忽喇喇包围,你争我抢,十几袋洋芋转瞬被小贩抬到自家三轮车上,才逐个来付钱。最后发现,最大那袋 200 斤洋芋被一个矮胖的中年小贩窃走,白白损失 100 多元。
这时,家里的土炉已经换成铁炉。星期天,兄弟姊妹们在小铁炉里加些 " 煤砖 ",炉盖烧得烫烫的——把洋芋切成薄片,放在炉盖上炙烤。洋芋片熟了,撒些盐,说说笑笑,争争抢抢。后来,烤箱取代小铁炉," 煤砖 " 页渐渐更换为有烟炭或无烟碳。这样,无论囫囵烧洋芋还是烤洋芋片,效果好多了,只是我这辈人已经没闲功夫了,烤箱又成了下一代人的天堂。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小到大,我始终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好几次考试成绩偏低,闷闷不乐。前途渺茫,我的出路在哪儿?有一次因为不会默写 " 香蕉 " 的英语单词 " banana" 时,还被严厉的英语老师劈头扣了一书,狠狠地责骂道:你妈把你白拉了!后来,我就考上了师范,成了一名教师。
时光匆匆,偶尔回眸。小时候,物质匮乏,洋芋是充饥果腹、救命的东西。那零零碎碎的洋芋蛋,养活了全家人。现在,依然如此,三顿五食——煎炸蒸煮:洋芋丝、洋芋片、红烧洋芋、洋芋疙瘩 …… 时至今日,儿子喜欢,我更喜欢,顿顿不离,百吃不厌,只怕第三代人会不会喜欢呢。
" 使看不见的看见,使遗忘的抵抗遗忘。" 人生总有无尽的怀念和希望 ……
作 者 俞海云
编辑 | 包学枫
责任编辑 | 安周霜
值班主任 | 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