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驿,地处永登庄浪河谷地最西北端,与天祝藏族自治县相接,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是进出兰州地区的西大门。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民族众多,是多元文化交融并汇之地,如今汉、回、藏、土等多民族和谐共荣;这里商贸兴盛,是中西交通枢纽;这里高原生态谷,崇山峻岭,草原花海,是动物乐园、植物王国。高原夏菜数万亩,蔚为壮观,是群众致富的钱袋子;石家滩原生态的藏乡风情,风景如画,景象万千,是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奖俊林海、大利奇景,是乡村旅游的新景观。
武胜驿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要驿,地处永登县庄浪河谷地最西北端,有 " 三川一沟 " 的地形,平均海拔 2600 米左右,属于典型的二阴高寒山区。全镇总面积 470 平方公里,总耕地 13.2 万亩。高原夏菜、中药材成为富民产业。2017 年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乡镇。
乌鞘岭下的武胜驿峡谷,庄浪河从中流过,水流湍急,谷中武胜驿驿站所在地为最开阔处,东边边墙岭悬崖刀劈的山峰如剑,西北群峦耸峙,沿河畔一条天然的通道,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汉、明长城、甘新公路、兰新铁路横穿而过,一幅雄奇险要的战略要地,武胜驿自当为丝绸古道之要冲,河西走廊之咽喉。
丝路咽喉武胜驿,生态、历史、美食、多元文化、民族风情,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卷。镇域内大川、小川、利巴沟、庄浪河川有百余里,村落衔接,水木清腴,居民丰实,兰草芬芳。
历史的武胜驿,是显武胜地、军事要冲。这里历史悠远,出土的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钵为国家一级文物,见证着古先民在这里创造的灿烂文化。自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汉军在武胜驿富强堡一带伏获羌族部落首领并开通河西以来,此地始终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王朝扼守金城兰州的西大门,是保障丝路畅通的咽喉。历史上民族纷争,中西交战,武胜驿首当其冲,是阻挡羌人、匈奴、吐谷浑、党项、靼鞑、番族屡屡入犯中原的前沿阵地。汉、明代长城依河谷穿越,在武胜驿峡口形成险要的屏障。
武胜驿又处在武威与兰州的中间站,是丝绸贸易、茶马互市、文化交流、佛教东传、军事防务的重镇要塞。明代冯胜西征,在此大胜取名武胜,建堡设驿。《庄浪汇记》载,明万历时武胜驿堡有驿丞 2 人,驿吏 1 人,驿所吏 2 人,递军所吏 1 人,防守 1 人,教读 1 人,军丁 141 名,招募军 100 名,布花军丁 141 名,军骡马 88 匹。有盔 52 顶,甲 40 幅,弓 81 张,佛郎机 8 把,枪 106 杆,炮 116 位。明、清时期武胜驿堡有重兵把守。雍正年间,奋威将军岳钟琪以西峰堡为据点,征剿写尔素部叛乱。也曾是林则徐、左宗棠进疆的重要驿站。
明万历年间建有 " 凉庄孔道 " 之称的武胜驿桥,道光二十年(1840 年)被洪水冲毁,由平番县令吴龙光主持重修。民国 9 年(1920 年)被洪水冲毁,平番知事胡执中重修,改为广济桥。民国 37 年,甘新公路督办公署改修为木石结构桥,桥宽 6 步,长 50 步,为抗日战争苏联援华物资运输提供极大便捷。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河西时,由第一野战军工程兵改修加固。1951 年建成双柱式钢筋水泥悬臂桥,是甘新公路庄浪河上的重要桥梁,有 " 河西走廊第一桥 " 之称。甘新公路、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经过这里,武胜驿成为一带一路上的西部孔道。
这里盛产名马,是明清茶马交易中马的重要产地和交易中心。这里山川秀美,是块风水宝地。奋威将军岳钟琪祖茔,曾任西宁、凉州总兵的张世伟墓均在大川之中。这里自古民风淳朴,崇文尚武,文化发达。明代连城鲁土司将奖俊岭林区划出专门用于奖励永登优秀人才。明万历年间武胜堡有社学一处,教读一名,乡约三人,老人二人。
这里有众多的长城、古堡、建筑、民居、墓葬,有丰富的民俗、信仰、传说、饮食,有传世的文物、家谱、书画、诗文。无数征人、过客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文章,清代史善长有诗 " 用武何年胜,连峰隐若城。双轮争鸟渡,一径入云平。水自朝宗急,心曾折板凉。旗亭容小住,马喘有余声。" 清代杨巨川有诗句 " 平生不识西征苦,到此方知行路难。"" 只今剩有强藩在,驿站空留武胜名。"" 迢递征途何所有,满川开遍马兰花。"
秀美生态、绿色山川为武胜驿披上了盛装,使古镇驿站魅力无限,风采迷人。
在武胜驿的西北部,高山峻岭中有几座山峰相连,雄伟壮观,天马岭(3650 米)、喜鹊岭(3244 米)、标杆山(3631 米)、奖俊岭(3455 米)、鸡冠山(3261 米)。奖俊岭青松叠翠,鸡冠山如雄鸡傲立,喜鹊岭似喜鹊登枝。这些高山峻岭构成了永登的最高山岭带,群峰竞秀,云雾缭绕,松柏挺拔,草毯如茵,天然森林近 10 万亩,植被覆盖 60% 以上,生态良好。清嘉庆十年,著名地理学家祁韵士记述:" 所过之地遍生兰草,马足芬芳,为西来第一沃壤 "。
林海松涛的奖俊岭风光秀丽。奖俊岭林地中为云杉松,硕大笔直,冬夏长青,蓊蓊郁郁,苍茫连片,峰峰岭岭,沟沟岔岔,万千青松,蔚为壮观。山顶是晶白如玉的石英石,林边是金黄的油菜花,山坡上春来马兰花幽兰一片,秋来红叶如火、层林尽染。羊群、白牦牛、骏马在绿野中悠闲自在。登极山峰,空旷的山野那幅辽阔美景让人心驰神游,连绵起伏的山峦如大海波涛奔涌,那峻拔云霄的岩崖,那盎然生机的绿意,那金色的油菜花,那恬静的村社,让人格外留恋,陶然忘机。奖俊岭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大草原、祁连山脉相连,生态系统完善、植被良好,野生动物众多,可以说是植物王国,动物乐园。现在奖俊埠林场保护总面积达 12 万亩。张克复到此赋诗 " 松柏森森草似茵,群峰竞秀白云深。花丛小坐赏幽景,野鸟啾啾传好音。"
石家滩是一处秀美的草原牧场,绿茵如毯,油菜花金黄如缎,掩映在这绿茵和黄缎之中的村舍恬静而幽美,游逸在绿野中的羊群、牦牛怡然自得。喜鹊岭、标杆山构成的耸拔山系形成的宽阔峡谷,两侧连绵山峦,峰峰竞秀。高高的山峰,巍巍耸立,灌木丛十分茂密,良好的植被,把这险峰妆扮得格外秀美。
向阳村的鱼龙山山形奇妙,后山若鲤鱼跃起,前山如卧龙入海,鱼龙相融为一灵秀山岭,龙头正对川野,龙身护佑村舍,一处绝好的风水宝地,祥瑞之所。龙头之前在川中有一涝池清水碧波,如一明珠镶嵌在绿色川原中,龙头遥望川原对面远处起伏的山峦。鱼龙山下的皇坛是因曾建有皇庙而得名,皇庙院内有大殿一座,高大雄浑,塑像壁画甚为精美。据传这里曾是清雍正年间迎接过圣旨的地方,大殿后来成为小川地区最早的私塾、完小,有一幅对联 " 门迎笔架三峰青山藏虎豹,风拂砚池一勺碧水起蛟龙 ",高度凝练了这方宝地的文化景观,更启迪学子志高思远。近年来通过绿化、建设,鱼龙文化园成为观光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大小两川历来是五谷丰登之地。清《五凉全志 · 平番县志》载:" 县之东,地势高而天气寒,禾稼不登。自南至西,山势平低,土燥地瘠,多雨则丰,少则歉。唯西北之大小川一带,土润地饶,每岁必获。" 据记载,清代武胜堡捐粮一百三十七石九斗,为全县捐粮较多的堡。如今是高原夏菜、中药材的种植基地,肥沃的黑土地、冷凉的气候、天然的泉水,生长的高原夏菜品质优良,远销南方,三万亩土地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大利村,地处鸡冠山南麓,沟谷狭长,青岭环抱,山峦叠翠,风景秀美,生态良。有神奇睡佛、奇峰怪石;有万亩林海、广阔草场。这里农耕历史悠久,畜牧业兴盛,自古为骏马繁育之地,明清时期鲁土司在这里设有马场。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 1 万亩,补植补栽 3000 亩,荒山造林 1600 亩。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农耕记忆馆内陈列千余件古旧物品,向游客诉说着悠悠岁月,留住乡愁记忆。
武胜驿生态良好,有着广阔的高山、林地、草原,是优良的天然牧场。特色养殖、生态旅游成为高原品牌。龙头企业、商贸集市蓬勃发展;特色美食,民族风情,成为丝路一景,绿水青山,诗情画意。
武胜驿街道素有 " 民族风情街,丝路美食城 " 之称。独具的民族建筑、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让这古驿站更有魅力和特色。尤其是以穆斯林风味的手抓羊肉发展起来的餐饮业使古老的驿站焕发出了无限生机,成为丝绸之路上让人留恋的地方。来自就近大草原的鲜嫩羊肉,用穆斯林厨师的精心烹饪,加工成手抓,色美味鲜,而受到来往过客的青睐。2015 年武胜驿手抓被兰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 年 4 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长城内外》栏目以《长城下的坚守》全面介绍了武胜驿驿站文化和手抓羊肉这一民族美食。
武胜驿镇是多民族聚居地,悠长的历史中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传奇历史蕴注了一方民众的心愿,积淀成一方特有的文化秉性和潜质,润泽着民众的精神和情操,让这一方水土灵动、神秘、多彩、绚丽。
文化的千古蕴涵、自然的秀美风光和老百姓美好心灵的追求,让这里历代文人不绝,诗文佳作让这一方山水更有灵秀、人文更有风情。古往今来,无数名人、过客在这里留下了佳作、诗篇。现代本土诗人精品不断,一大批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人在开拓事业的征途中,心系故土,情怀乡梓,为故乡写下了大量诗歌华章。
武胜驿,丝路名驿,休闲小镇,山水画卷,生态富民,美丽乡村,产业兴农,群众在这里诗意的栖居,有尊严的生活。未来的武胜驿,当是文旅并兴、业居共宜的福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是武胜驿崛起的动力、活力,秀美的生态、绿色的山川、满野的高原夏菜,更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生产力、竞争力。
武胜驿,历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一座历史的驿站,让您站在中西交流的节点上,古往今来,思绪联篇;一座心灵的驿站,让您站在文化融合的络脉上,昂扬向上,继续前行,带着诗意奔向远方。
作者 祁重泰
编辑 | 包学枫
责任编辑 | 安周霜
值班主任 | 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