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3-21
外籍师生看到了蒲芦洲村的美丽蝶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距广州市 200 公里、位于清远市阳山县北部的岭背镇蒲芦洲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党建工作室里陈列着村里党建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所取得的成果的图片和视频。" 这是我们的创新,通过‘两基地一窗口’让学校的师生来到乡村,切身感受中国农村的变化,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在这些师生中,还有来自 28 个国家 200 人次的外籍师生,他们也来过这里参观并体验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活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 " 广外 ")驻蒲芦洲村第一书记林安杰中气十足地介绍,语气里难掩着兴奋。

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打造国情展示窗口

林安杰提到的 " 两基地一窗口 ",说的是广外自 2016 年对口帮扶以来,在蒲芦洲村探索创新的基层党建扶贫模式的延伸。两个基地中,一个是 " 学校党员教育活动、提升党性修养的基地 ",另一个是 " 干部、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的基地 "。

原来,结对帮扶以来,广外驻村工作队便以党建为抓手推进工作,不仅以全校 33 个二级党组织与蒲芦洲村的贫困村民 " 结对子、一对一 " 的方式抓好工作落实,还创新性地把广外党建工作坊延伸建立在蒲芦洲村,探索出 " 蒲芦洲党建工作坊 "" 广外 · 蒲芦洲定点帮扶党建基地 "" 支部书记到农村讲党课 "" 青马工程示范班学员助力第一书记 " 等基层党建扶贫新模式。

每年,广外除了以学院为单位组织中国师生到蒲芦洲村走访入户、送暖问需、对接工作外,还组织师生团队到镇村开展社会调查、支农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前后有 2000 人次到访过蒲芦洲村。

" 外籍师生说村子一年一个样 "

林安杰介绍,自 2016 年以来,学校每年(2020 年因疫情暂停)都有外籍师生到蒲芦洲村实地参观,了解村子的产业发展,到之前的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还参与村子的柚子节、柚花节、乡村文化表演等活动。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用 " 世界语言 " 客观真实地传播了中国好故事。

蒲芦洲村支书欧木养还记得村里头一回来了外籍师生的情形。"2016 年底村里第一次举办柚子节,广外来了几十位外籍师生,参与了柚子节的表演。" 欧木养说,村民们既热情又觉得新奇,农户带着外籍师生到家里吃饭时,还有不少村民前去打招呼," 跟着说‘谢谢你’‘再见’之类的英语,有的村民还想留影,我们还打趣说不要吓到外国友人 "。后来,村里每年至少会有两批师生过来,渐渐地,村民也就习惯了。

" 来的外籍师生团队里有个人跟我说,村子一年一个样。" 欧木养说记不清跟他聊起村子变化的是外国教师还是留学生,但蒲芦洲村确实一年比一年美了。

村容美收入增,村民精神面貌也提升了

林安杰说,刚驻村时,踏进依山傍水、素有种植沙田柚传统的蒲芦洲村便能闻到柚花香,但隐隐夹杂着家禽异味,村子脏乱无序,基础设施薄弱。通过 " 三清三拆 " 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蒲芦洲村村容村貌发生巨变,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 " 国家森林乡村 "。不仅环境,蒲芦洲村经过这几年的帮扶,村民收入也大为提升,仅村集体经济收入便从原本每年不足 0.5 万元增长到每年 53 万元,其中自主创收超过 20 万元。

日子越过越好,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欧木养说,自己从小在蒲芦洲村生活,明显感受到近些年来,村民的思想比以前开阔了,单是卫生素质都提升了不少。而蒲芦洲村方方面面的变化和改善,林安杰希望能一直被看到,他说:" 我们下一步打算将‘一窗口’基地挂牌建立在蒲芦洲村,形成长效机制,现时现地向国际师生讲述中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故事,推进‘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采写:新快报记者农艳芳 通讯员李美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