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3-22
与其求快,不如求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于宁静中感受初心,认清自己,

才能精准找到人生的定位。

——

第 2118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1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一隅,有一个小院,名曰:“书衣坊”。小院的主人朱赢椿,是“书衣坊”工作室的创始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国内著名的书籍装帧设计师之一。他设计的书曾多次被评为“中国最美书籍”和“世界最美书籍”。纪录片《书迷》在介绍他时,有这样一个镜头:推开篱笆小门,走进清幽雅致的小院,上了台阶,一个醒目的交通指示牌“慢”赫然显现。原来,这块指示牌是朱赢椿特制的,是提醒来客们放慢脚步。他说,这个“慢”字一方面提醒客人不要催他,都不要急;另一方面提醒来人,脚下有蜗牛在散步,蚂蚁在搬家。慢一点,才能看得清生活。朱赢椿的这种慢生活理念,影响了很多人,也给很多人带来反思:在如今的“快时代”,人们在追求高效、速成时,不妨慢下来,让心回归宁静,体味生命的真谛。

2

麦家老师曾说:“我不属于才思敏捷,我属于苦思冥想,缓慢是我成功的捷径。”他的成名作《解密》,创作历时十一年,曾被拒稿 17 次。小说共 20 万字,但他重写、修改删掉的文字可能有四个二十万。十年磨一剑,他安于一角,孤独寂寞地写作,于缓慢中一鸣惊人。之后,他的作品《解密》、《暗战》和《风声》相继被改编为电视剧和电影,他也因此获得“谍战之父”的美名。但成名之后,他在三年内竟写了 100 多集电视剧,两部上下卷的长篇小说,累积字数达 300 万。可是,因为迷恋速度,作品质量出现下滑,人们对他的作品发出了质疑。聊起那段过往,他说:当时的他,已然失去了曾经写作的耐心和坚守,迷失了自我。那部作品是他的一个伤疤,回头去看“破绽百出”。此后,他封笔三年,只是看看书,写写日记,让自己浮躁的心慢慢静下来。之后,他再次拿起笔开始创作《人生海海》。这次他找回初心、秉承缓慢节奏,规定每天所写不超过 500 字。如果写多了,第二天就进行修改。就这样用时 5 年,终于完成。作品一经发表,便收获如潮的好评。因为慢,麦家老师重新认清自己,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攀登。可现实中,有多少人因为太追求快,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有人迷恋于速度,偏离了方向;有人迷恋名利,迷失了自我;因为快,人们急功近利,想一蹴而就,反倒离目标渐行渐远。越是超速时,越要告诉自己慢下来,让浮躁的心静下来,于宁静中感受初心,认清自己,才能精准找到人生的定位。

3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而黄公望为完成《富春山居图》,潜心观察、揣摩费时整整四年。他不疾不徐、不紧不慢,游遍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水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正是他深入地观察,真切地体验和丰富的素材,使得《富春山居图》不仅形象再现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有些事急不得,也急不来。慢下来,才能让根基更扎实,让技艺精益求精。慢是快的基础,是厚积薄发的前提。人生,本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于匆匆中慢下来,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慢下来,修炼的是一颗宁静的心:宁静除浮躁,宁静缓焦虑,宁静沉力量。愈慢愈静,愈静愈慢,在修行的道路上,平衡自己的节奏,让灵魂跟得上脚步,欣赏路上的风景,感受生命的旋律,体悟生活的真谛。

- 来 源 -

作者:小荷听雨。推么推文化传媒(ID:atu0003),原创写手汇聚的融媒体平台,记录时代、传播思想。

- 主 播 -

严 彬

融创 · 精彩天地 — 南京玄武湖 项目负责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