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视角,两会声音。三月第二周,《今日影评》特别推出两会特别策划系列节目 " 看电影,读两会 ",影人专家齐聚,透过电影看两会。
每逢全国两会," 传统文化 " 都是重要话题。继去年 " 老艺术新传承 "" 传统文化产业化 " 等相关热点后,今年关于传统文化 " 破圈 " 的话题同样引发热议,如建议 9 月 30 日为成人节、建议设立国家汉服日、重视美学教育、开启 " 国潮 " 新时代等。当传统文化成为 " 新国潮 ",你准备好了吗?
3 月 9 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做客《今日影评》节目,透过多重文化视角审视当下渐成趋势的 " 新国潮 ",并就传统文化的当代议题与广大观众朋友展开讨论。
新时代焕发新国潮
多角度银幕显担当
对于 " 新国潮 " 一词,做客《今日影评》的蒙曼直言正是新时代焕发出来的中国风,而传统文化应是所有 " 国潮 " 的底色。谈及 " 国潮 ",她认为这是二十一世纪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而今已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电影为例,蒙曼向《今日影评》指出,《白蛇:缘起》中单是一个狐狸形象就以新的形式展示出多面性的文化担当,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 " 我命由我不由天 " 的宣言,更联结着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
创新取材传统元素之外,中国电影 " 新国潮 " 还展现着祖国不同疆域的风情。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蒙曼对《今日影评》表示,其中《天上掉下个 UFO》故事发生在贵州大山大河、层层梯田间,而《最后一课》则发生在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的浙江,其审美是中国的,而为老教师圆梦的价值取向也还是中国的。此外,作为科幻片的《流浪地球》也以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的表述呈现着中国农业民族的底色,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梁柱结构之美、彩绘之美及中国人的工匠精神,都得到了当下年轻人的热烈追捧,成为 " 新国潮 "。
文化认同促热爱
文化盛放根与魂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传统文化 " 潮 " 起来,在蒙曼看来正代表着国人的一种文化认同。" 我觉得这就是文化自信,因为我们爱 " 国潮 ",其实就是爱中国的文化。" 她继续对《今日影评》指出,中国文化并非很 " 窄 " 的文化,而是容纳着中国所有民族在所有时代创造出来的美。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这种最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也被中国年轻人所深深拥抱。" 中国发展了,同时中国文化可以提供一种最深厚的背景,然后你才能看到春潮涌动。"
《今日影评》节目现场,主持人晓丽不禁感叹 "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 "。面对这股 " 国潮 ",影视行业应当如何发挥优势?面对《今日影评》抛出的问题,蒙曼坦言就是要用鲜活的形象、有血有肉的立论及高科技讲好中国故事。与此同时,中国审美与中国价值也被她重点强调,即便讲述传统故事,也一定要用当代精神及最新鲜的方式表达。" 中国人真的深刻地意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让这样的根和魂长出来的中国文化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怎么样给它浇水施肥?我觉得其实这个确确实实就属于我们一年一度最重大的议案,培植根本的议题,‘新国潮’一定得沿着这个方向走。"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周一至周五晚 22:00 档于 CCTV-6 电影频道播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