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3-25
深晚报道 | 中英街成“深港融合”重要窗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说起深圳的文化地标,位于盐田区沙头角的中英街是一个绝对无法忽略的存在。这条长 250 米,宽三四米的小街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见证了改革开放宏图中 " 深圳奇迹 " 的诞生与发展,更是 " 一国两制 "、深港融合的最好例证。

▲游客在中英街拍照留念。本报资料图

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中英街的滨海栈道上,彼岸的香港山丘清晰葱茏,拂面清风徐徐吹皱平静的海面,仿佛一片出尘世外的都市桃源。与这片海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远的小街正人声鼎沸,人们在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商铺中穿梭,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和冠如华盖的大榕树成了这繁华景象最奇特的注脚。

很少有一条小街拥有如此层次丰富的内涵,而中英街甚至还有属于自己的立体自传——中英街历史博物馆,这座建于 1999 年的博物馆详细记录和呈现了中英街的前世今生。1898 年,由于清政府腐朽无能和英国的武力逼迫,中英两国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据此,英国强租新安县所属 977.4 平方公里土地及广阔的水域,租期 99 年。1899 年 3 月 18 日,中英两国勘界代表完成勘定 " 新界 " 界限,中英街就此形成。

中英街内有一个拥有 300 年历史的自然村沙栏吓,沙栏吓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吴天其告诉深晚记者,在清末那段屈辱的历史时期,英国一度想把包括沙栏吓在内的现属中英街深圳方的土地都划为租借地。" 我们祖先奋起抗争,把英国人已经插好的界旗拔掉,移到这片土地外。至今方圆五十里、90 岁以上的老人家都知道这段往事。" 他说。

改革开放前,中英街宝安县管辖的地域人口稀少,村民都以种田、打鱼为生,而香港管辖的另一侧却商铺林立,十分繁华。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的香港盐田同乡联谊总会会长沙锦涛印象深刻。"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中英街应该是最快发生巨变的地方。我家附近建起了很多楼房、工厂。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免税的优势,中英街很快就成为‘购物天堂’,还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深圳八景’之一。"

1997 年香港回归后,中英街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外地人只要来到深圳,必然要来中英街逛逛。如今,中英街已经成为 " 深港融合 " 发展的一个样板和窗口。在中英街生活的人们常说一句话:" 同走一条街,同喝一井水。" 两地居民大多是客家人,习俗也相近。除了能经常看到跨境学童的身影,深港两地青年交流通婚也十分常见。可以说,中英街就是 " 一国两制 " 的缩影。

如今的中英街,已经成为深圳甚至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年 3 月 18 日,位于博物馆外的警世钟就会发出雄浑深沉的钟声,提醒世人勿忘历史,更鞭策今人奋勇向前。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