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5 日,罗湖 " 双周发布 " 举行物业管理改革专场。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联合多位物业管理领域专业人士带来 " 从‘管理服务’到‘共建共治共享’——罗湖物业管理改革 40 年 " 主题发布。
据悉,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公司、第一家业主委员会都成立于罗湖区。多年来,罗湖区持续探索物业管理系列改革,并取得多项成就。
例如,罗湖区首创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居民小组 " 四位一体 " 党建新模式。
此外,罗湖研发了全市首个 " 透明物管 " 监管平台,率先探索 " 互联网 + 物业公益法律服务 ",开设公益在线物业调解。
罗湖专门设立 " 物业开放日 ",让业主、居民代表参观物业服务企业内部的运作流程,了解基层物业服务的具体内容等。
据悉,1981 年 3 月,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服务企业在罗湖成立,到 2021 年 3 月,罗湖物业管理走过了整整四十年,让我们一起搭乘 " 时光列车 ",跨越罗湖物业管理的历史经纬,追溯这 40 年的发展轨迹。
第一站:试验播种,敢为天下先
中国内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在罗湖诞生
1981 年,一个占地只有 2 万多平方米、不足 700 户的住宅小区——东湖丽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东湖丽苑是深圳第一个涉外商品房小区,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作为一次大胆的尝试,东湖丽苑的开发从此载入了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的史册。
中国内地第一个物业服务公司在罗湖成立
1981 年 3 月,由深圳市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服务企业——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同年 9 月,东湖丽苑管理处开始运作。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住宅管理模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物业管理行业由此播种。
中国内地第一个业主委员会在罗湖组建
1991 年 3 月,中国内地第一个业主组织——天景花园业主共管委员会成立。开启了 " 社区居民自治和专业服务相结合 " 的共管模式。
第二站:改革驱动,直面民生短板
随着物业服务的不断发展,物管矛盾也不断凸显。物业管理改革是一块必须啃的 " 硬骨头 ",这项改革事关广大业主的根本利益,辐射社会方方面面,罗湖率先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求突破,2015 年开始持续探索物业管理系列改革。
一是规范指导,推出 " 改革工具箱 "
罗湖出台《关于规范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业委会选举、建立业主监事会、探索业主大会社团登记、" 菜单式 " 物业服务等在内的 12 项改革重点,这 12 项举措组成物业管理改革的一整套 " 改革工具箱 "。
此项改革得到了国家住建部的认可,并于 2016 年获得广东省住建厅批复,罗湖被列为物业管理改革试点区。
二是兜底保障," 小物管 " 服务 " 大民生 "
罗湖在全市率先推出 " 无物业管理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及规范化管理 " 系列创新举措。2018 年 8 月,区政府决定投入 1 个亿,用于推进 118 个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全面综合整治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全面综合整治基本完成。
罗湖以 " 运维服务企业 " 为抓手,大胆探索,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打造物管改革的 " 罗湖模式 "。此项工作被全国智标委作为绿色物业优秀案例列入《蓝皮书》。118 个无物业小区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交出万人零感染、零确诊的优异 " 答卷 "。
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基层治理内涵
2016 年 7 月,罗湖区委区政府通过 " 八项举措 " 压实物业服务公司主体责任、" 三大体系 " 建设深化延伸基层治理内涵,实现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同步提升,达到了融合共治多方共赢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四是探索智慧物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物业管理矛盾主要原因在于业主、物业服务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管理不透明。基于此,罗湖研发了全市首个 " 透明物管 " 监管平台,实现了物业小区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各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及时解决困扰居民生活的各类问题。
目前全区物业项目已基本完成罗湖 " 透明物管 " 智能系统平台的线上注册,并在全区遴选了 9 个小区作为试点将 LED 终端屏投入使用。同时,罗湖智能平台还率先在全国探索 " 互联网 + 物业公益法律服务 " 模式。
第三站:以党建引领 开启新征程
近几年,罗湖区逐步摸索出一条 " 党建引领、联合研讨、多方参与、共同决定 " 的方法路径,在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小区旧改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物业管理党建工作日趋成熟,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是首创 " 四位一体 " 党建新模式
近年来,罗湖先试先行,形成了黄贝街道怡景花园、桂园街道鸿翔花园小区、东晓街道百仕达花园三期为代表的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居民小组 " 四位一体 " 党建新模式。该模式一经提出,先后受到住建部、省委组织部、省住建厅等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黄贝街道怡景花园小区,在 " 四位一体 " 党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小区实际,探索建立 " 六方议事 " 治理结构;东晓街道百仕达三期住宅小区打造好 " 党建 + 物业 " 的品牌,也被省住建厅列为全深圳仅有的两个社区小区党建省级试点之一。
二是持续推动 " 党建进小区 " 成效显著
目前罗湖区已成立小区党支部 505 个,占全区住宅小区数量的比例约为 56.17%。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以 2075、2081 大院为代表的老旧住宅小区联合党支部协助新引进的物业公司,扎实服务、尽责值守,确保小区未出现一例病患,在 " 最不放心的地方 " 交出了 " 满意的答卷 "。
在棚改推进工作中,船步街棚改某小区 5 名党员业主带动 123 户观望业主转变态度成功签约,仅 15 天签约户数、套数和面积达到 " 三个 99.7%",刷新深圳棚改速度。
三是培育物业红色教育基地,探索党建融合新路径
罗湖将以建党 100 周年、物业管理 40 周年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探索培育 " 党建 + 物业 " 红色教育基地。同时继续指导 10 家非公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让红色基因扎根到企业中,让党旗在物业服务行业高高飘扬。
同时罗湖将在全市首创 " 物业开放日 ",拟将每年三月定为 " 物业服务品质提升月 ",让业主、居民代表参观物业服务企业内部的运作流程,重点把党建元素融入全区业委会建设中。
" 回望物业管理 40 年历程,罗湖住建人风雨兼程,脚踏实地地踩稳每一步。" 马晓东表示,区住房建设局守正创新,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1+4" 为根本,制定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清单》,明晰 12 大方面工作标准 24 大项量化指标,创立了党建标准化融合行业监管 " 三大品牌 ":" 党建标准化 + 棚改攻坚 "" 党建标准化 + 建筑工地监管 "" 党建标准化 + 物业管理 ",将党的坚强领导融入每一项工作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 " 十四五 " 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罗湖物业管理改革也将继续在党建引领下,肩负新的使命和任务,开启新的征程。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