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6 日,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了解到,该院开设了心脏康复中心,在医生指导下,指导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合适运动方式,并随时监测运动强度,以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记者了解到,接受治疗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慢性心衰等患者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威胁因素的患者,均可到心脏康复中心接受指导、" 科学运动 "。
预计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3.30 亿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高盐、高油食物摄入量也越来越多。加上抽烟喝酒、出行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逐渐减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国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显示,预计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3.30 亿,其中脑卒中 1300 万,冠心病 1100 万,肺原性心脏病 500 万,心力衰竭 890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 万,下肢动脉疾病 4530 万,高血压 2.45 亿。
目前,心脏介入或手术治疗在各大医院开展地如火如荼,但如何提高心脏病人的生活质量 、减少冠心病的危险、防止再梗塞、减少死亡率仍是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心脏康复让治疗有效性得到提升
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运动、营养、改造生活方式在心脏病预防、治疗和后期康复中有着正面的作用。
据美国一项超过 60 万冠心病患者参与的大型临床研究显示,心脏康复组患者 5 年生存率较非心脏康复患者提高 21%-34%,而且心脏康复组明显改善症状,减少疲劳感,体力活动能力增加,较少发生焦虑和抑郁,治疗有效性得到提升。
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培东对记者说:" 我们现在开设心脏康复中心,就是为了给心血管患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制定心脏康复计划,将监护训练和其他保护心脏的方式结合起来,包括帮助戒烟和减轻体重,合理用药和健康饮食,以及解决患者的心理抑郁和舒缓压力,从而提出了‘五个处方’框架,将这些行为改变融为一体,帮助患者康复,减少心脏事件再次发生的几率。"
张培东表示,对于患者个体而言,心脏康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医院而言,心脏康复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病房周转率,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让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快更好地重回日常生活和工作岗位。可以说,心血管患者亟待进行康复训练。
精准评估开出科学运动处方康复训练
据记者了解,标准的心脏康复计划为期 12 周,每周有三次课程,每次 1-2 小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进行康复运动时的心率靶点也会不同;超过有氧运动靶点,就是无氧运动,可能会对心血管造成损害,甚至导致心肌缺血和高血压。
张培东告诉记者," 在心脏康复中心,通过很多检测、评估来衡量患者的身体情况,比如心肺运动试验,可以有效检测到每个人不同的有氧运动靶点。此外,还可以进行心肺功能、心脏缺血风险的精准评估。这样就可以制定一个对患者比较安全的康复计划,尤其是运动处方。"
评估后,按照医生开出的运动处方,心血管患者就可以尝试在家进行康复训练,他们能够明白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多少,出现哪些信号时需要停止运动。
珠江医院的心脏康复中心既有高端的心率、血氧监测仪器,又有适合患者康复锻炼的健康器材,还有心肺康复师、中医师、心理医生、康复护师、营养师等跨学科、 跨专业的医生团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完成看起来困难重重的康复任务。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伍晓丹 韩羽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