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3 月 27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国内在建最长的高速公路水下隧道——太湖隧道实现全线底板贯通,为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年内建成奠定了基础。
太湖隧道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 10.79 公里,采用堰筑法施工,从岸边向湖中逐段分仓推进。隧道底板施工作为太湖隧道主体结构施工的重要一环,每节底板长 20 米 -30 米,宽 43.6 米,单节底板浇筑混凝土约 1200-2000 立方米,属于 " 超大体积混凝土 ",对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及混凝土质量要求极为严格。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夏文俊介绍,为全面推进品质工程创建,指挥部积极推行标准化建造、信息化管控、绿色化生产,建立了钢筋加工及构件预制配送中心,采用智能分拣机器人等全自动钢筋加工设备,降低人工投入。同时设置了集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和机械化于一体的全封闭式混凝土供应中心,涵盖污水零排放系统、粉尘零排放系统、混凝土加冰系统、防尘降噪系统、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和长距离皮带输送系统。此外,引进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制冰机组,以物理降温的方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将混凝土温度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在浇筑过程中,引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预埋分布式光纤光缆,实时采集温度、振动数据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克服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长、方量大等难题,确保隧道底板一次性浇筑成型。
围绕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问题,指挥部联合施工、监理单位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结合科研课题研究和现场实践,提出一整套解决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裂缝和内部缺陷、提高清水混凝土观感效果的方式、方法。目前已形成《超长超宽大体积清水混凝土现浇施工工法》等多项工法和《一种基于现浇隧道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其中申报省部级工法 3 项,受理实用型专利 8 项,发明专利 15 项,授权实用型专利 13 项。
自 2018 年 7 月,太湖隧道首节底板顺利浇筑以来,指挥部督促施工单位最大限度调配资源,紧锣密鼓施工抢工期。随着湖中施工的全面铺开,为保证施工计划如期完成,今年春节期间,太湖隧道 700 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就地过年,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同时,加班加点推进项目建设,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隧道土方开挖施工、湖中段底板合龙等关键节点,再次刷新 " 交建速度 "。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是江苏省 " 十五射六纵十横 " 高速公路网规划中 " 十五射 " 的组成部分,起自常州武进区前黄镇,止于无锡南泉镇,接无锡环太湖高速公路,全长 43.9 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在沪宁间新增一条高速通道,对促进沿线苏锡常城市发展、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项目路面正加快推进底基层施工,逐步开展基层施工。太湖隧道已完成顶板 7.94 公里、侧墙 9.18 公里,正逐步开展隧道调平层首件浇筑、湖中岛设备用房施工及其他附属工程施工。
(江苏省交建局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