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无锡 2021-03-29
锡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艺 / 文)近年来,锡山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按照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农业生态整治、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实事工程。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 年,围绕 " 美丽锡山 " 建设,锡山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一推三治五化 " 专项行动,以全域化的理念,用绣花针的功夫,抓细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锡山区荣获 2020 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为全市唯一获此项荣誉的县(区)。连续两年荣获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第一等次、获省 2019 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 激励县 ",获得省级专项激励资金 1000 万元。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全域整体提升,为 " 做全市重要增长极、当改革创新先行军 " 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支撑。

△东港镇黄土塘村

立足 " 高起点 ",全面开展环境整治

加强组织领导。着力高定位、高起点,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挂钩制度。建立区委区政府领导挂钩督导制度、实行镇级 " 党政领导挂钩到村(社区)和镇村干部挂钩到自然村 " 的两级联动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指导到位、干出成效。

开展 " 清晨行动 "。细化制订每周巡查计划,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立即整改清零,真正打通人居环境整治的 " 最后一公里 "。强化工作指导。细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指标,发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指南》《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实地考核指标说明手册》;多次举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业务培训班,开展有针对性培训,明确整治标准和考评内容。

聚焦 " 高质量 ",呈现江南农村新风貌

抓农房翻建。加大力度推进 113 个区级试点和 28 个市级试点。安镇街道谈村 203 户农房在全市率先启动整村翻建;东港镇山联村小湾里引进社会资本打造精品民宿,实现村集体、农户和投资者的多方共赢,突出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文章。

推垃圾分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建设,建立 " 上门收集 + 人工积分 " 的分类投放模式,举办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40 余场,发放宣传资料 20 余万份,推动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播。

实施 " 公厕革命 "。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持续巩固农村改厕成果,实现动态清零;按照《锡山区公共厕所设计建设管理标准导则》,建设二类以上公厕 141 座,在青荡村、严家桥等村打造了一批网红公厕。

着力 " 高水平 ",打造人居环境新样板

打造新亮点。在整治提升的基础上,以先进引路、以示范探路,以 " 水清、岸绿、河畅、精美 " 为标准,培植了新联村丁家桥、黄土塘村小成上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新样板。

创建示范带。依托宛山荡、鹅真荡沿线等自然风景线,将景点串联成线,打造以荡口古镇、宛山荡湿地公园、严家桥古村等为一体的人文古迹区,形成一条以自然风光为基础,与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的 " 锡东新城融合示范带 "。

建美好庭院。广泛开展 " 美丽庭院 " 评比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村家庭庭院环境从整洁整齐向绿化美化提升,通过因地制宜、统一设计、特色打造,实现庭院景观与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全面融合,目前已有 57 家独具特色的 " 美丽庭院 " 获挂牌命名和表彰奖励。

对标 " 高要求 ",实现长效管理新常态

织密工作网络。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将每一村组、每一农户全面纳入管理网格。按照全域覆盖,分类指导要求,健全完善以各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实施的长效管护工作体系,加快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

加强资金统筹。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常态化管护需求;加大镇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经费保障力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发展集体经济。

强化考评督导。开展常态化督查,并以 " 红黑榜 " 评选结果为依据,突出奖优罚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管理长效化、运营市场化、养护制度化、督查常态化方向发展,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创造 " 高效益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提升社会效益。实行 " 一约三制 ",完善村规民约," 门前三包 " 责任制、" 积分制 " 管理,倡导志愿服务机制,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 " 清洁户 " 评比、自然村 " 红黑榜 " 公示等活动,以一时的 " 整 ",倡导村民长期的 " 治 "。

提升政治效益。实行党员联户 "1+10+N" 制度,从基层干部、党员、群团骨干等人员中,精选一批先进分子作为党群中心户,下沉至网格联户,补充网格队伍力量。借助环境整治工作,基层干部强化服务和宣传引导,不断提升村民形成改善环境的行动自觉。

提升经济效益。构建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回乡创业的人才提供更有利的发展平台,吸引更多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市场信息和经营头脑的返乡人才扎根沃土,创新创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