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3-30
寻访百名先锋党员 | 张辉:“村民需要的,就是我们最该关注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尖山村是榆中县马坡乡海拔最高的一个行政村,是南部山区深度贫困村。帮扶之初,全村近一半以上人口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有贫困户 137 户 476 人,低保户 38 户 100 人,特困户 5 户 5 人。村集体经济空白,没有村级办公场所,没有日用品商店,饮用水主要靠雨水集流。全村住房多为改革开放初期修建的土坯房,房龄普遍在 35 年以上,有 36 户属 D 级危房。全村仅有 30 盏路灯,没有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没有广播系统。由于地处全乡供电、通讯网络未端,移动网络、互联网、供电一遇大风、雨雪天气停网断线常态化。

2017 年 10 月,40 岁的市政府国资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辉经组织选派,担任榆中县马坡乡尖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3 年多来,挂在张辉嘴边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 " 村民需要的,就是我们最该关注的 "!

(张辉【中】在工作中)

为百姓 " 绘 " 出居住图,用双脚丈量好扶贫路

1 月 17 日,多云。冬日清晨的尖山村十分安静,偶尔冒出几声狗吠声。与往常一样,张辉起床披上厚厚的军大衣,提着一壶热水,走出门外。打开院里的井盖,井口吊着一层厚厚的冰花。张辉得用提着的热水先淋开井中结的冰层,再打上一桶水。屋里窗边放的水已结冰,张辉回屋后急忙向炉中添炭,将水搁在炉台上。听着炉上的水鸣声,张辉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的驻村工作。张辉的宿舍面积不大,3 张桌子、1 个文件柜、1 张高低床已经占满了宿舍的空间。在张辉的文件柜里,整齐码放着尖山村的 3 本账:工作资料、驻村工作队工作保障资料、扶贫帮扶工作资料 …… 张辉说:" 先把要干的工作文件夹放进柜子,给自己一个规划,今后干一部分工作添一部分资料,争取以后每个文件夹都填得满满当当的。"

" 刚驻村时,看到村民住的是土坯房,买件基本生活用品要走 5 公里多的山路,特别是工作不被村民、村社干部理解时,倍感‘压力山大’,想打退堂鼓。" 张辉回忆驻村时最艰难的日子内心极不平静!" 但静下心来想想,扶贫工作就是‘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组织既然派我来这,来当这个第一书记,就是给我最大的担当和使命。为了让村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我可以抛家舍业,一定要干出个样子。" 就这样,张辉扑下身子,用脚步丈量尖山村的每一个角落,用手绘画出村内八社每一户村民家居住的位置,满满 7 页纸用不同图案清楚标注着建档立卡户、有无残障人员、有无 60 岁以上老人、是否长期外出等信息及道路硬化情况。" 尖山村 288 户 999 人,其中,建档立卡户 138 户,低保户 33 户 87 人,留守人户 110 户,多为老弱病残人员,重症患者 4 人。" 记录在张辉民情日记里的这一串看似简单的数字,却是他在驻村工作中最直接的反映。寒冬腊月,山风刮在张辉及队员们脸上如小刀,渗出的汗水将衣服冻得硬梆梆,但张辉带领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尖山村各社距离较远,往往走访一次需要来回二三个小时,腿脚有时都不听使唤。就这样,张辉带领队员手绘全村各社农户的分布简图,走遍了 8 个社 292 户每一户农户,制定了详细的 " 一户一策 " 精准扶贫计划,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尖山村脱贫换骨展新颜

刚一进村,张辉便走访全村党员和离任村干部,多次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对村领导班子的评价,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多月下来,张辉通过交心聚力,使村里两委班子、全体党员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主心骨,并将工作重心聚焦 " 两不愁、三保障 ",对标脱贫验收标准找短板,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齐心协力找项目。4 年前的尖山村是个要啥没啥、一穷二白的深度贫困村。面对村民安全饮水无保障的现状,张辉积极联系中央企业、市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捐资 709 万元开工建设了尖山村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为了这一民生工程,张辉拿着材料四处奔走,邀请专业人员专赴有关国家部委协商,最终经国家林业总局同意,省林业厅批准,2019 年 2 月项目取得行政许可批复。目前,人饮水取水点建成投入使用。尖山村五社村民杨在峰兴奋地说:" 这可是尖山村几代人的企盼,多亏了张书记。" 杨在峰告诉记者,在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的共同带领下,通过 " 六改三清 "" 村容村貌改造 "" 危房改造 "" 异地搬迁 "" 产业到户 "" 重点人员管控 "" 厕所革命 " 等工程和项目,尖山村村民的幸福感逐渐提升了。改善了硬环境,张辉便从教育和开导入手,着重对群众的思想境界给予了剖析和开导,并在全村 8 个社开展了 " 让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响彻在尖山顶上 " 宣传活动,协调在村委会安装了广播系统。

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是 " 面貌脱贫 " 的关键。在张辉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和工作队从整治环境入手,完成村容整治 16000 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 12000 平方米,清理 " 三堆 "(柴堆、粪堆、土堆)124 个。2017 年以前,尖山村在全乡乃至全县各项工作排名靠后,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张辉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从抓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入手,按照 " 十八有 " 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不仅增强了党员参加活动的仪式感,难能可贵的是提高了党员维护和执行组织决定的政治觉悟与行动自觉。据不完全统计,自 2017 年市政府国资委帮扶尖山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组织协调争取各类帮扶资金达 2000 多万元(其中委党委组织直接投入 1600 余万元,占 80%),先后实施了道路、水利、危房改造、电力设施改造升级、村两委阵地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多项工程,使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人居环境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实现全村整体脱贫的目标,全村各项工作在年度考核中名列全乡前茅。

发展产业,百姓走上小康路

由于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多,尖山村已有 114 户村民在城市里买了房子。村里剩下的留守老人大都安于现状,不愿意对土坯房屋更新改善,更不愿搬迁。" 由于村社距离较远,土地分散,集中居住,土地根本无法有效耕种,生存都存在问题。"

刚驻村的那一年,张辉对尖山村的现状非常焦虑。当时村中劳动力严重不足,无论开展何种项目建设,所需的人力都得需要从外村寻找。要致富先修路,路不通,各种物资无法进村入户,所有改造项目无法进行。张辉表示,针对村子里的情况,改善村级道路是那时的首要工作任务。

现如今,尖山村全村村级道路的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在市政府国资委、兰州三维大数据标准化研究院的支持下,张辉积极协调引进社会资本 70 万元,兴建了尖山便民文化活动中心,引入智能信息化缴费平台,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的商务服务。针对村集体经济空白,工作队利用市属国有企业优势,投资 320 万元成立了兰州兴丰食用菌种植公司,建设食用菌种植工厂。成立了尖山村保洁队,让贫困户通过参加公益性岗位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面对取得的这些成绩,张辉说:" 村民需要的,就是我们最该关注的。今后,我们的工作都会以这个标准来展开。"

3 年中,在张辉的带领下,尖山村工作队每个队员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张辉的父亲身患癌症晚期,需要照顾;有的队员孩子刚刚上幼儿园,需要天天接送等。但是他们都坚持不负嘱托,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 内涵。在张辉带领下,尖山村驻村工作队先后获得了省级 " 全省先进驻村工作队 " 荣誉称号,市级 " 先进驻村工作队 "," 优秀驻村工作队长 " 等表彰,个人连续四年考核评为优秀等次,二次被记三等功嘉奖。2020 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表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文 / 图

责任编辑 | 张亚君

值班主任 | 郭俊宇

相关标签

张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