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 26 日,镇江举行全市人才 " 镇兴 " 大会 镇江发布 / 图
近日,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一席话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他说:我们将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人才,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人才,像珍惜水源一样珍惜人才。
马明龙的这段 " 爱才论 ",是在 3 月 26 日镇江举办的全市人才 " 镇兴 " 大会上讲的,正如大会主题,镇江市已经吹响了面向全球招人引才的号角。
这两天,江苏另一座城市苏州也因为成功引才而备受关注:3 月 22 日,恒大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前院长任泽平 " 转会 " 苏州,加盟东吴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3 月 13 日,教育界的网红老师张雪峰选择落户苏州创业。
21 世纪什么最贵?答案是人才。近年来,江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各城市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招引人才,效果也逐步凸显。江苏各城市是如何展开招引人才竞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招人逻辑?
01
户口不再是问题
作为捆绑城市公共服务的户口,一直是各城市在出台人才政策时的筹码,随着城市间招人引才的竞争加剧,江苏城市不断降低户籍门槛,让户口不再是人才流动的障碍。
▲ 2021 年 3 月,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招聘会现场 视觉中国 / 图
" 重磅!南京发布落户新政。"2 月 18 日下午,顾莹(化名)的朋友圈开始被南京户籍新政的消息刷屏,她告诉长江策(ID:changjiangce),前段时间因为看房,她加了不少卖房中介和楼盘置业顾问的微信。
2 月 18 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南京将全面放宽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区城镇地区落户限制,对持有上述四区居住证、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6 个月以上的人员,即可办理落户。并且,南京还将实现与苏州在积分落户时,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累计互认。
同时,在省内其他城市的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申请落户时纳入南京市累计认可。南京还将探索与长三角城市群中具备条件的省外城市实施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 这两天中介还在不停发,说户籍新政会加快南京人口落户。" 顾莹说,宽松的户籍政策,加之城市本身的优质资源,南京这些年确实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来落户安家。
一项数据也反映了人才政策的效果:2018 年以来平均每天新增 1000 名以上大学生在南京创业就业。
为招揽天下英才,2020 年,经济强市苏州先后两次降低人才落户门槛。
2020 年 5 月,苏州人才落户门槛放松,本科调入档案后可申请直接落户,大专交 6 个月社保即可落户。2020 年 12 月,苏州再调政策,落实租赁住房可落户,苏州与南京在积分落户时,实现居住证年限和社保年限积累互认,探索苏州与无锡、常州等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积累互认,进一步破除隐形门槛。
2020 年 12 月 15 日,无锡也迅速对《无锡市户籍准入登记规定》进行了修改:江阴、宜兴租房、或就业且缴纳社保即可落户;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技术工人等群体租房、或就业且缴纳社保即可落户;市区有住宅且就业加缴纳社保即可落户。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路乾对长江策表示,江苏是全国的产业高地,各城市对人才有着旺盛需求,各城市在招人引才政策上不断升级加码," 比如苏州等地出台的租赁房可落户对于很多外来常住人口享受公共服务有很大帮助,是认可了 " 社区人 " 的合法权益,更加实事求是。"
对于南京和苏州等特大城市在积分落户时,实现居住证年限和社保年限互认,路乾表示,这项政策对增加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人才的流动性,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挥不同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从而增强区域分工和比较优势,是很好的示范。
02
" 人才红包 " 越来越大
在不断放宽落户政策时,江苏各城市也在不停增加 " 人才红包 " ——面试补贴、租房补贴、创业支持、购房优惠等政策不断迭代升级。
2017 年,南京提出建设创新名城战略,招人引才成为该项战略重要内容。2018 年,南京给予来宁学子住房租赁补贴、一次性面试补贴千元等 " 红包 "。2019 年,南京市对高校毕业生租房租赁补贴升级,学士 ( 含高级工及以上 ) 每人每月 600 元,硕士每人每月 800 元,博士每人每月 2000 元,补贴期限 3 年。
即使面对新冠疫情挑战,2020 年 7 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战疫情促就业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方案》,专门拿出 10 亿元资金,面向硕、博研究生等优秀人才提供 10 万个以上 " 就业见习岗位 ",对符合条件的人才,见习期间经认定可按 3000 元 / 人 · 月的标准给予见习生活补贴,最长可达 3 个月,助力人才来宁成功就业、创业。
近日,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孙斌发布了《南京市人才发展白皮书》,据该书透露,在人才安居系列政策上,南京已经累计筹集人才住房 438 万平方米,发放安居补贴约 22.5 亿元,服务企业 8000 余家,人才受益量 22 万人。
▲每三年评选一次的苏州人才奖,是当地人才奖励最高奖项 苏州发布 / 图
苏州也在招引人才上不遗余力,近来还提出力争三年内新增参保大学生超过 200 万人的目标。苏州针对人才居住问题,正在努力筹建人才优租房,加大对全日制硕士及以上研究生、符合各地紧缺专业目录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等青年人才的配租比例。
此外,苏州提出在 3 年内建成不少于 10 万套人才公寓,布局不少于 30 个 " 青年人才驿站 "。对产业发展急需引进的全日制硕士及以上青年人才先行给予一次性生活 ( 租房 ) 补贴,其中博士不低于 5 万元 / 人,硕士不低于 3 万元 / 人。
苏州各区也出台了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其中吴中区 " 优购房 " 最高优惠 30%;园区人才安居政策中分别给予部分人才 500 万、120 万、50-100 万、30 万元补贴;姑苏、新区最高 100 万安家补贴;吴江区最高 50 万安家补贴。
2 月 18 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发布《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最高奖励达 100 万元 / 人。
2020 年,无锡更是已经出台了 " 锡引惠才 "12 条,其中提出给予顶尖人才团队最高 1 亿元的项目支持,给予优秀医卫人才团队最高 1500 万元经费资助,重点支持 100 个左右在锡创业人才(团队),给予最高 1000 万元的项目资助。
03
产业是留下人才的根本支撑
" 我们将开启全面现代化新征程,人的全面发展在新阶段更加重要。" 对于各城市不断升级的人才政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严曾告诉长江策,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拥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会成为城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重视人才、激励人才是非常好的地方实践。
▲第十四届南京软博会的 5G 展区 图 / 视觉中国
但对城市自身来说,吸引来人只是第一步,要想要 " 留住人 ",还需要做更多。
顾严指出,城市未来把人作为城市的关键考量,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待遇,促进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 从根本上讲,一个城市最后人口会有多少,人口的增长率会有多快,还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潜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曾撰文指出,通过放宽落户限制、租房补贴、购房优惠等系列积极政策确实能够带来效果," 但是总的来讲一个城市最后到底能吸引多少人口,还是要看这个地方的产业发展本身到底有多大的潜力,产业的发展到底能够创造多少就业岗位。"
在全国的城市招引人才竞争中,江苏各城市的人才需求来自于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为 " 留下人才 " 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南京的人才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据孙斌《南京市人才发展白皮书》一书,近年来,南京共吸引 8 名诺贝尔奖、1 名图灵奖得主、132 名国内外院士来宁创新创业,累计自主培养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 A 类 85 人,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人才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留学归国人员年均增长率超过 18%。青年人才 " 蓄水池 " 持续做大,2020 年全市在校大学生 91.81 万人,万人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数居全国第二。
苏南城市的招引人才实践也激励苏北城市积极研究出台人才政策。
3 月 23 日,盐城市委书记戴源主持召开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人才政策。戴源在会上强调,要围绕盐城市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同步绘制 " 产业地图 "" 人才地图 ",摸清行业发展最领先、科学技术最前沿、创新能力最顶尖的国际国内人才分布,精准招引急需关键人才。
3 月 31 日,苏北大市徐州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更大规模、更大力度引进各类人才,制定了《徐州市 "555" 引才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升级了原有的人才招引政策,并于 4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无疑,既有政策优惠吸引,又有产业基础支撑,天下英才为苏所用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文 | 现代快报记者 熊平平 周明
来源:长江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