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谣言是尚未应验的预言。对于造车,小米已经足足否认了五年,但在 3 月 30 日,随着一纸公告尘埃落定:雷军终于 " 上车 "。
因为崇拜乔布斯,雷军创办小米,得名 " 雷布斯 "。如今下场造车,不免要和马斯克一决高下," 雷斯克 " 又冉冉升起?小米造车究竟胜算几何,"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 又会将以什么面目问世?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雷军这次是真的 " 梭哈 " 了。
(小米公告造车)
否认五年终成真
对于造车这件事,小米一直是否认三连的态度。
2015 年,雷军公开表示:三五年内不考虑造车。2020 年 6 月,小米官微称 " 造车,我们是认真的 ",结果造的是遥控车。2020 年底,有传言称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出品的 " 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 ",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 ( 曾任小米公关部总经理 ) 徐洁云斩钉截铁否认:" 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
(徐洁云两度否认造车。微博截图)
然而五年之期一过,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的回应就变得 " 暧昧 " 起来。在 2021 年 2 月份再传出造车消息的当日,小米集团股价最高涨幅一度达到 12%,最终收涨 6.42% 报 30.65 港元,公司市值增加 500 多亿港元。
不难看出,市场对小米造车已经期待太久了。而小米为何要造车?
2020 年末,雷军在小米 11 发布会上表示,小米股价长达两年时间低于发行价," 这说出来都比较丢人,这是我过去两年超级郁闷的事。"
小米手机业务面临天花板,没有新的商业故事可讲,也就无法刺激投资者买入股票。雷军曾说 "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纵观全球,当下哪个领域最热门?当属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汽车。
小米公司估值 40 亿美元的时候,特斯拉市值 30 亿美元,2013 年的特斯拉市值超过 200 亿美元的时候,雷军对此的评价是 " 不得了。"2020 年,特斯拉股价上涨 1000%,当年的百亿美元,一路奔着万亿美元去了。
2020 年,就连雷军或小米投资的蔚来和小鹏汽车都朝着千亿美元市值进发,而小米则是在 2020 年 12 月 23 日股价冲破 30.85 港币时,才首次跻身千亿美元市值公司俱乐部。
别说当年自己压着一头的特斯拉,就连小弟都绝尘而去,雷军受得了,小米董事会受不了。
今年 1 月,小米董事会要求调研造车的决定递到雷军眼前。雷军说," 不管我有多么不愿意,1 月 15 日,我们开始认真调研。"
75 天,85 场业内拜访沟通,与 200 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4 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 2 次正式的董事会——小米终于选择了上 " 车 "。
造车的意义有多重大?雷军说:"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 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 "……
(图片来自小米微博)
不过,资本市场上,3 月 31 日,小米集团股价高开低走,最高涨幅逾 5%,随后一路走低,甚至一度翻绿。截至 1 日发稿时,小米集团股价涨幅 2.33%,报 26.35 港元。
从 " 雷布斯 " 到 " 雷斯克 "
雷军可能是国内最早一批预见到智能汽车行业前景的企业家。不但率先试驾特斯拉,还特意在 2013 年 10 月份参加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时,专门拜访了马斯克。" 雷布斯 " 当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特斯拉能够存活并且飞速发展,还被誉为 " 汽车界的苹果 "?
然而,细细分析就会发现,特斯拉与苹果虽然同样具有高端的品牌形象,却一直走在降价的路上,并不像苹果一样追求高额利润率。
(资料图: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致辞。张亨伟 摄)
例如,从 2019 年 10 月至今,Model 3 已经 5 次降价,从 35.5 万元降低到如今的 24.99 万元,Model Y 也在今年年初降至 27 万元。天风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 若考虑特斯拉国产化进一步提升以及电池价格持续下降,Model Y 入门级或降至 25 万元以内。"
从毛利率来看,比亚迪 2020 年上半年是 23.9%,理想是 19.8%,蔚来 2020 年二季度是 8.4%,而特斯拉毛利率接近 30%。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特斯拉还有可能通过降价,进一步压缩竞争对手的空间。
(资料图:2019 年,首批国产特斯拉正式交付现场。曹磊 摄)
谁的战略更像特斯拉?其实正是小米自己。手机行业打拼十年,小米靠的就是一招 " 低价高配 ",在旗舰手机动辄四五千元的时代,用 1999 元的定价站稳了脚跟。
此前有人猜测 " 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车,小米汽车可能要卖 9 万 9"。虽然未必会做到如此低价,但为了留住粉丝,小米的量产车型大概率还是会走性价比路线。
平安证券研报也认为,过去雷军率领的小米在手机和智能家居行业已获得成功的经验,有望复制到造车之中。预计小米汽车将主要针对 20 万元以下的价格带区间,推出极具性价比的车型。
有业内人士指出,小米可以利用日益成熟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加上小米生态圈的独特功能来留住用户。在产能逐渐提升之后,同样有机会通过降价来争取市场份额,并从互联网服务当中获取更多利润——就像雷军最欣赏的马斯克所做的那样。
(资料图: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0 年花 100 亿美元造车,够用吗?
虽然雷军在 2015 年表示,三五年内不会造车。但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却一直都没有闲着,他采用的是 " 投资,协作,研发 " 三步走的战略。
当初决定投资造车企业,雷军前前后后见了 20 多个创业者,得知李斌自掏腰包 10 亿元造车,毅然决定成为蔚来汽车的投资人。
雷军名下的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分别参与了小鹏汽车的 A1 轮和 C 轮融资。雷军曾到访小鹏汽车广州新基地,对小鹏汽车量产版 G3 进行了试乘试驾,何小鹏坐在副驾驶为其讲解。小鹏汽车上市这天,雷军不但一同前往,还赠与何小鹏一千克金砖,鼓励他继续努力前行。
(小鹏体验店陈列的汽车。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小米还通过旗下的各类产品积极介入汽车物联网生态。目前小米手表能够作为蔚来车主的智能遥控器,小米手机可以充当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威马 EX5 可控制的小米智能家庭设备达到 8 类 20 种。
在目送先行者趟过了智能汽车的水后,雷军终于发力了。" 小米将在未来十年投入 100 亿美元,第一笔投资 100 亿元。"
为什么第一笔投资就高达 100 亿元?因为何小鹏曾感慨:" 看别人造车觉得 100 亿很夸张,自己跳进来才发现,200 亿都不够。"
发布会上,雷军说小米手握 1080 亿元现金储备,弹药充足。这是在用 " 钞能力 " 告诉所有人:小米不会重蹈当年乐视被贾跃亭造车拖垮的老路。
(小米 3 月 30 日发布会截图)
钱的问题解决了,车具体怎么造?目前科技公司造车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全程自研模式,生产资质通过购买或申请获得。第二种是自主研发,委托车企生产,蔚来和小鹏汽车都是个中代表。第三种是科技公司提供软件,车企提供硬件,合作生产,百度与吉利的合作就属于这种类型。
汽车分析师张翔告诉中新网,小米大概率会选择第三种方式来造车。" 造车的利润没有互联网业务高,即使是宝马,目前利润率也只有 10% 左右。因此,小米需要发挥自己设计和营销上的优势,把造车这件利润率低的事情委托车企来做。由于现在车企产能过剩,以小米的实力,可以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
同时,小米还组建了超过一万人的研发团队,在汽车专利方面也早早进行了布局。创新和知识产权 SAAS 服务商智慧芽数据显示,小米在汽车领域的专利布局至少在 2013 年便已启动,2015 年到 2019 年的申请量分别是 187、186、113、82 和 70 件,2020 年预测 ( 部分专利未公开 ) 申请量约为 134 件。
(图片来自智慧芽)
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中特斯拉专利价值超过 2 亿美元,蔚来汽车专利价值 1864 万美元,小米汽车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 1 亿美元。
种种条件都已具备,按照过往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路径,到 100 亿元花完的时候,小米将拥有两三款车系,如果定位合适且成本控制良好,不久就可以开始有正向现金流。
小米能否 " 再造小米 "
与同样今年官宣造车的百度相比,小米的野心貌似显得没那么大。
李彦宏在 2 月 18 日的财报会议上表示,现在百度与吉利合作建立的公司运行顺利。目前,百度已雇用了管理团队并在策划为新汽车注册品牌,从研发初期到电动汽车上市,大概需要 3 年时间,而接下来,百度还会与其他汽车制造商进行合作。
(长沙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出租车开放运营 / 资料图。杨华峰 摄)
百度的智能汽车平台软件 Apollo 已搭建三年多,合作车企众多,但至今仍没有车企使用阿波罗平台量产汽车,这使得百度不得不像谷歌生产 pixel 系列手机一样,用亲自下场造车的方式,来为厂商们证明 Apollo 平台的实力。
换句话说,与其说百度是要造车,不如说是在智能汽车领域再造一个 Android 系统,百度自己做一个 Google 那样的服务商。淘金者未必赚钱,而卖水则稳赚不赔。这一思路非常聪明,然而这个市场上的聪明人并不只有百度一家。
如,2020 年 9 月,吉利发布了浩瀚架构,官方将其定义为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现在,已有超过 7 个品牌超过 16 款新车型启动研发,2021 年,多款来自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陆续投放市场。
如今的智能汽车市场恰如 2010 年左右的智能手机市场,有无数玩家想要成为下一个苹果,下一个谷歌,或者下一个小米。区别在于,10 万亿美元级的智能汽车市场,远远超过 5000 亿美元的智能手机行业,对于企业家们来说,这是一片广阔得多的海洋。
在这个全新的赛道," 小米能否再造小米 ",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 张亚君
值班主任 | 郭俊宇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