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01
深晚报道 | 深情缅怀革命英烈 罗湖东门退役老兵与螺岭小学生携手走进深圳烈士陵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4 月 1 日下午,穿上没有领章的军服、戴上勋章,罗湖区东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邀请的 6 名退役老兵很是惹人注目。

他们参加了由罗湖区东门街道螺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联合举办的 "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向先烈致敬 " 活动。

当天,罗湖区退役老兵张善来、潘筹兴 、张观添、邓恒明、罗汉仁、陈日照与螺岭社区党委、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学子一起,瞻仰烈士纪念碑,默哀一分钟。

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副校长赵娇妍和螺岭社区党委书记骆艺一起敬献花圈,螺岭社区党员们一一上前鞠躬,学子们敬队礼,退役老兵们敬军礼,在烈士纪念碑前放上一朵缅怀的白菊。

罗湖区东门街道螺岭社区第一书记蓝莹莹、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赵娇妍先后讲话,勉励少先队员和螺岭党员们弘扬和传承革命先辈不怕困难牺牲的宝贵精神。

活动的最后,螺岭学子和螺岭党员们将退役老兵们围住,听他们讲起了那些过去的故事。

曾经在援助老挝战场上经历枪林弹雨的潘筹兴今年 71 岁,他 1968 年入伍,隶属于空军高炮部队。1971 年,他从包头乘坐火车,跨越漫长旅途赶到昆明。" 我们到了昆明之后坐汽车,山路七上八下,1000 多公里走了七八天,特别颠簸才到达老挝。最惊险的时候,我们躲在树林里,看着炮弹飞出去,在高空炸掉飞机。" 他的生动讲述,大家听入了迷。

75 岁的老兵张善来 1968 年入伍,曾在越南 6 个月,亲历的故事也让大家很是感兴趣," 那时候炮弹下来了,有大炮弹小炮弹,有些很久都不响,我们部队的工程兵以为没事了,上去抢修道路,突然被炸伤,我看着眼泪流个不停,我一边流泪,一边开着救护车送他们去包扎。"

另一位老兵邓恒明今年 65 岁,他 1974 年入伍,1983 年退伍。他是一个炊事兵,他给孩子们讲述了那个艰苦年代的吃食," 我们那时候在东北,我一个人负责 25 人的饭菜,大冬天没东西吃,只能吃点大白菜、海带、黄豆,一人一个月只有半斤猪肉、半斤油,根本不够吃,米多数是高粱米,特别硬。所以你们现在要珍惜,那么多好吃的,还有书读,我这辈子的遗憾就是我没读书,是个文盲。" 一旁的螺岭学子一边听着,不停提问,很是赞同邓恒明的观点,要珍惜粮食,要好好读书。

张善来等多位老兵都跟螺岭学子和党员们表示," 战争太残酷了,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他们也同时表示,自己还有力气,要多给深圳经济特区做贡献,所以活跃在罗湖区东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很愿意给孩子们讲故事,引导孩子们传承红色精神。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通讯员 黄伟彬 周红霞

相关标签

老挝 昆明 包头 子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