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4-05
新职业青年如何破解“成长的烦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职业青年如何破解 " 成长的烦恼 "?

供应链管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化管理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他们是科技潮流的新生力量;网约配送员、公共营养师、农业经理人、城市网格管理员、在线学习服务师,他们让生活便利多彩;职业 UP 主、社区主播、全媒体运营师,他们是奇思妙想的潮酷玩家。

这个庞大的以青年为主体的新职业群体,一方面,紧跟科技前沿,密集诞生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另一方面,向下扎根,在数字经济和大众消费融合发展的催生下,在生活服务业中大量涌现。

3 月 18 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易货师、调饮师、密码技术应用员、碳排放管理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 18 个新职业信息。至此,仅 2019 年以来,就有 4 批 56 个新职业纳入 " 职业版图 "。

向上是梦想,向下是生活。这些青年的职业生态如何?会有怎样的 " 成长的烦恼 "?

" 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朱迪认为,被列入新职业之后,相关部门就会开发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这对于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因为纳入职业大典的意义重大,朱迪认为:" 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些新职业跟传统职业的区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前瞻性。"

常凯 3 年前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外卖骑手," 每一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和身边的很多骑手一样,常凯希望能在北京多挣点钱,然后回老家做个买卖成家立业,或者找一份更稳定一点的工作。

这几年在线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外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密切的元素之一,再加上之前媒体的报道让大家关注到了骑手们的生存境遇," 多了很多理解和尊重 ",这让常凯倍感温暖。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还作为行业代表,成为一名全国青联委员。

常凯和很多同行聊过,如果不干骑手了,干什么," 他们也不知道 "。最让他们担心的,还是每天在大街上 " 裸奔 ",每天 3 元的意外险,都还是从自己工资里扣,父母和亲朋也都很担心他的安全," 心里不踏实 "。

有数据显示,2020 年,饿了么平台注册的网约配送员平均年龄 31 岁,90 后占 47%,八成来自农村。美团平台网约配送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 24.7%,有 25.7 万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

朱迪也在调研中发现,新职业青年往往工作时间长、压力大、风险高,主观评估失业可能性高于一般在职青年,他们生活的压力则主要来自收入、住房和子女教育," 他们中有近七成表示未来可能返乡工作,返乡后大多数选择创业或做小买卖 "。

现实是,新职业青年不全是前沿科技的弄潮儿,不全是高薪小众的职业玩家,不全新颖、时尚、潮流、炫酷、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更多是扎根生活的寻常青年,需要面对一日三餐、生老病死。

如何为这些青年筑好巢、引好路、兜好底,成为很多专家关注的问题。

团中央的调研报告显示,新职业青年希望政府提供的服务排在前三位的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维护劳动权益、完善相应就业政策和服务。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认为,新职业要发展好,需要配套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监管体制,保障新职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才能引导建立良性循环的市场竞争和社会服务关系。

广东:快递员等将有工伤保险

记者 3 日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了解到,网约车、外卖、快递劳务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

广东省《关于单位从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 ( 试行 ) 》1 日起执行,试行期 2 年。

根据该办法," 特定人员 " 主要包括在从业单位工作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 ( 包括已享受和未享受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 ) 、已享受一级至四级工伤伤残津贴或病残津贴人员、实习学生 ( 包括签订三方实习协议或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习学生和从业单位使用的勤工助学学生 ) 、单位见习人员,以及在家政服务机构从业的家政服务人员等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此外,办法将村 ( 社区 ) 两委人员,提供网约车、外卖、快递劳务等新业态从业人员,依法组建的志愿服务组织招募从事特定公益活动 ( 应急救援、公共卫生防控、大型活动等 ) 的志愿者等特定人员也纳入了参保范围。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广东省各类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已依法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目前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 3800 万人,约占全国 1/7,居全国首位。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

要向打工者支付赔偿金?

见习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来源丨光明日报、新华社

相关标签

新职业 物联网 北京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