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远东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新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沉思录》中,民俗学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土有以多年研究的专业视角,注目于古村落、民间文学类非遗、信仰类非遗、民俗类非遗的生存境遇与保护现状,倾入深挚的人文关怀,探讨非遗保护实践的多种可能性。
作为资深学者的厚积薄发之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沉思录》不仅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价值,更是撷取众多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场景,用深入浅出的笔法呈现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唤起每个人心中的旧日温情。
从前日子过得慢,从前日子过得热气腾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远,人也与自然相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沉思录》中,我们看到:乡民划船奔赴几十公里外的热闹庙会,活泼的小调传唱于田间与山野," 桥头阿三 " 总有说不完的老故事,未嫁的少女们在盛大的乞巧仪式中尽情歌舞 …… 一幕幕陌生又熟悉的场景再现,一幅幅生动温情的画卷展开。
如今,村落渐次老去,年节烟火零落,几乎无人再能原原本本地讲述千年前的传说。遗失的传统何去何从,古老的形式能否新生?答案也许在书中,亦在书页之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沉思录》
郑土有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21 年 3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