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欲取先予。
——
第 2137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1
我和闺蜜最近常去一家居酒屋小聚。这家店开业没多久,位置也比较偏,我们会选择当它的回头客,来自于对店老板阿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阿辉是个 90 后小伙子,与人相处很有亲和力,对每个上门的顾客都能笑脸相迎。等我和闺蜜第二次再去的时候,他似乎就已经自动把我们纳入老朋友行列了,会特地抽时间过来跟我们先聊上几句,再额外赠送一盘菜。原先,还以为这只是他一时的兴起,后来发现,次次都是如此。其实大家都知道,一盘小菜并不值多少钱,但这份慷慨和心意,着实让我和闺蜜都感觉十分受用。所以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眼见着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而且很多新客人都是由像我们一样的老顾客特地推荐过来的。 当然,就算生意再好,阿辉对于老顾客依然没有丝毫怠慢,每次都还是一如既往地送上一道免费的菜。有一次,我同他聊天,开玩笑问他,天天这么送,不怕做亏本买卖吗? “常言道,欲取先予。做人也好,做生意也罢,你得先学会分享,才能有回馈,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啊。”阿辉笑着回答道。不得不说,要佩服这个年轻人的智慧。从这短短的一番话中,也足以听出他的远见和修养。分享二字,表面上看起来,是要把自己的东西先拿出去,但事实上,“予”是为了更大的“取”,小“予”往往能换来大“取”。 因为人心就是这么微妙,你懂得敬人一尺,他人自会愿意敬你一丈。
2
分享一个小寓言。 一个商人遇到了困难,生意越做越小,于是来请教禅师。禅师听完,转身指着身后说道:后院里有一架压水机,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吧。”商人跑去压水机前看了看,只看到一口枯井。禅师说:“那你就先到山下买一桶来吧。”这时商人心里就犯起了嘀咕,觉得禅师是不是在占自己便宜,但因为是有求于人,他还是去了。回来后,看他只拎了半桶水,禅师问:“怎么只有半桶水呢?”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说:“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的,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无奈之下,商人只好又到山下买了满满的一桶水回来。这时,禅师带着他来到压水机旁,说:“将那半桶水统统倒进去看看!”商人满心疑惑地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机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只听那喷口呼呼作响,却流不出一滴水。压着压着,商人终于恍然大悟,他又拎起后面的一整桶的水,把它全部倒进去,再压,果然没多久,清澈的水流喷涌而出。故事中,禅师是在用打水的事例来提醒商人,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先要把自身的心胸打开,少算计,多投入。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为计长远的投资。只有放弃对得失的算计,懂得让利,肯为别人着想,才能为自己铺好后路,最终收获应得的回报。
3
《诗经》中有脍炙人口的名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读这首诗时,想必很多人都会称赞回馈者的慷慨。可仔细想想,若没有前者先投以木桃的美好情意,又怎么会有后面的故事发生。人心永远是相互,懂得分享,就是赢取人心最好的方式。都说人本利己,其实越是有智慧的人,越会明白,人生的成就并不是只来自于得到。相反,当一个人站上更高的层次,有能力去付出分享时,自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某种自我价值感。这些,才是真正能让人发自内心感到快乐的东西。正如孟子曾问梁惠王 :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梁惠王答曰 : “不若与人。” 把你的喜悦多分享给一个人,就会得到双倍的喜悦,何若而不为? 人太精明,有时候就像闭门造车,本意是不想吃小亏,结果却吃了大亏。而只要你把这扇门打开,就会发现,眼前的小得失真的没那么重要。有分享的智慧,才有福报自来的运气。学会真诚为人,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多做一些,让他人感觉愉悦舒适的同时,亦是在助力自己飞向更高更远处。
- 来 源 -
作者:念念,念念沐心原创作者。念念沐心,晚上九点,用声音传递温暖,用故事治愈心灵。本文首发念念沐心(nnsg1021),文章经授权转载。
- 主 播 -
夏慕慈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