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4-12
广州花都900年古村落纳入保护范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近日,《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在市规划局官网进行征求意见公示。该村以资政大夫祠闻名,距今已有 900 多年历史,村内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堪称花都区内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将 58.61 公顷的面积划入保护范围,严格保护 " 巷巷朝塘 "" 金带环绕 " 的广府水乡格局,同时控制建筑高度在 30 米以下。

花都区域内最大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三华村传统村落位于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的中部区域。规划范围以现状三华村内中华、西华、元华和东华经济社为基础,结合控规路网进行建筑评价和历史资源梳理,并进行详细研究,确定三华村传统村落规划范围约 58.61 公顷。

村内的资政大夫祠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集之徐公祠是中国同盟会番花分会旧址。如今,三华村内祠堂、书院、门楼、民居、冷巷、禾坪、井泉、水塘、河涌、路桥、圩市、古树名木等要素,让三华村成了花都区域内最大、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提出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以及传统肌理,具体包括广府水乡 " 巷巷朝塘 "" 金带环绕 " 的自然格局,以及祠堂(古庙)引领的 " 蟹型 " 民居聚落格局," 祠堂 - 庙宇 - 禾坪 - 居坊 " 的村落梳式格局。同时,将 4 处省级文保单位,3 处市级文保单位,1 处区级文保单位,10 处区级登记文保单位和 2 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以及民居和祠堂等 45 处公共建筑纳入保护性建筑。此外,还有历史里巷、古巷门、风水塘、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以及春节舞狮拜年头、灰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文化传统。

核心保护区限高 11 米

规划的核心保护范围东至规划道路站西路西侧红线,西至资政大夫祠以西规划道路东侧红线,南至郁山徐公祠和洞庭徐公祠前规划水域南侧红线,北至宗盛徐公祠以北规划支路路网南侧红线,总面积 23.55 公顷。要求范围内严格保护历史风貌和村落肌理,并控制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的檐口高度在 11 米以下。

规划还划定了建设控制地带范围 15.47 公顷,环境协调区范围 19.53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内,保护传统村落整体格局,落实周边空间对传统村落里巷的空间通廊。环境协调区内,保护传统村落山水关系,同时应满足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控高要求。对环境协调区内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危破房屋及违章建筑进行整饬改造,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高度控制在 30 米以下,临近天马河区域为限建区。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穗规资宣

相关标签

历史 广州 元华 春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