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4-12
白云龙归“家门口”的祠堂成传承廉洁文化特色学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风清气正从家开始,白云区龙归街把党史学习和廉政教育搬到了家门口的孖祠堂。800 年前,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人南迁,定居于龙归南村。明末清初,周氏后人为纪念先祖修建了周氏大宗祠,祠堂规模宏大,是广州市仅有的由两座建筑结构基本相同且并排在一起的祠堂组成的,因此被当地人称为 " 孖祠堂 "(粤语,意为 " 双生祠堂 "),同时是白云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建筑之一,龙归街一大文化地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以 " 爱莲 " 闻名,龙归街有着优良的廉洁文化和家风传统,自古就有守家训、重家教、正家风的文化传统。

4 月 10 日,由中共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工作委员会、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龙归街道办事处主办的 " 青 " 家风," 唱 " 新歌," 诵 " 美德家庭助廉活动在龙归街南村孖祠堂火热举行,100 多名村(社区)居民群众、儿童、家长、师生参与其中,祠堂里学党史、" 唱 " 新歌、" 诵 " 美德,问答互动、剪纸体验 ...... 共同领略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

祠堂变学堂 讲好 " 家门口 " 的党史故事

" 这里刻的是周恩来总理廉政语录,我们要向伟人学习,从小养成优良品德 "。" 莲花代表高洁,爱莲一脉,是我们先辈周敦颐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老志愿者带领小朋友参观颐园、廉政文化长廊说道。祠堂内设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专题展示,通过图文并茂,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家庭变得更加生动;活动过程穿插党史知识互动问答环节,在乐趣竞争中把党史知识记进心里。针对幼儿园小朋友、儿童少年以及亲子家庭等群体,龙归街以游览观光学党史的方式,围绕加入红色文化学堂、丰富红色文化内容、增强参观体验感等方面发力,用红色打好教育底色,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新成效。

" 诵 " 经典 " 唱 " 新歌 传承好家风齐行动

" 读 " 爱国诗篇," 诵 " 廉政美德," 唱 " 正气红歌," 诉 " 敬仰之心,《祖国颂》、《我爱你祖国》、《童心向党》、《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精心准备的节目,亲子共表演,声情并茂地展现了新时代家庭的新风貌,并在其乐融融中深刻认识到好家风代代传的重要性,不断向 " 最美家庭 " 靠近。" 希望小朋友当好廉政‘小卫士’、大朋友做好廉政‘守护者’、全体居民朋友成为廉政‘参与者’、‘宣传者’‘监督者’和‘践行者’ ",曹镜溪书记现场发出倡议。" 生活小事见美德,平时我们会讲不浪费粮食、随手做好垃圾分类,言传身教勤俭、环保好家风。" 在场的亲子家庭分享说道。

剪纸微学堂 巧剪颂廉蕴美德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弘扬廉洁文化与传承优秀民间艺术,龙归街以剪纸的方式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家庭延伸。此次剪纸主要是剪 " 青莲 ",谐音 " 清廉 ",是圣洁、坚贞、清净的象征。除了 " 莲花 ",大家还剪了 " 廉 " 字。家长化身 " 廉内助 ",孩子化成 " 小工匠 ",亲子家庭在享受艺术创作的同时,用一剪一纸一青莲承载源远流长的廉政文化,秀出廉洁新文化,激活廉洁正能量。

活动选在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气息浓郁的辖内一大文化地标孖祠堂内举行,为活动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意义特殊。古老的宗祠,成为家长和孩子们相聚的文化学堂,成为学习党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殿堂。龙归街将继续挖掘、活用 " 好家门口 " 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主阵地。

文图 :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通讯员 周泳然

相关标签

文化 学习 教育 家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