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4-13
从抗拒到主动服务,广州这一司法所协助社区矫正对象重塑人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清早,阿生(化名)便来到了广州从化区城郊街社工站,忙着帮辖区内困难群众分类打包农产品,稍后拿到楼下进行义卖。平日里只要有时间,阿生都会准时来社工站这里做义工,在社工站的工作人员眼里,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厚道大哥。

对比起刚来到时的沉默寡言,现在的阿生待人热诚有礼,有时也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与社工们讨论如何助农更加便捷高效,闲暇时会为农户送菜到指定提货点,缩短社区居民来回拿菜的时间。

■阿生(右)正在协助分类打包农产品。

2017 年,阿生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刚到从化区城郊司法所报到时,阿生一声不吭。在他潜意识里,自己被判刑是因为不幸,并没有故意违法:" 如果当时自己的三轮车没放在路边;如果当时那个人不是醉酒驾驶;如果自己当时有第一时间报警 ……" 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因为法律意识不强,阿生必须承担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接收阿生后,城郊司法所就其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鉴于其户籍不在该辖区,城郊司法所联合当地派出所民警、村治保主任、担保人和社工等组成矫正小组,负责对其进行监管管理。按照规定,阿生每个月还有网上学习和社区服务的任务,他从接受社区矫正开始,每个月都会准时完成各种任务。

从一开始抗拒,到如今主动服务,三年多的社区矫正历程,阿生的法律意识显著提升,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特别是参加义工服务,阿生现已是一名积极分子,防疫值守、居家改造、摆摊宣传、整理资料等,不管多脏多累,他都默默地服务着有需要的居民。

■阿生于去年 4 月写下的思想汇报。

据了解,城郊司法所建立 " 社区矫正 + 义工 " 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 年 7 月 1 日,《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城郊司法所按照法律规定,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采取针对性措施,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帮助矫正对象逐步融入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实际上,除了前述模式外,为促使矫正对象提升法律意识,城郊司法所还建立起 " 法律顾问 + 社区矫正 " 模式。 城郊司法所每月都组织全体矫正对象开展法治教育大讲堂活动,邀请村(社区)法律顾问授课,主题贴合生活、贴近实际,降低社区矫正对象违法犯罪风险。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阿生每个月的思想汇报里,都写满了法治课的收获。" 在微信上,不去发乱七八糟的东西,不传播谣言 "" 从银行贷来的钱,不能高额利息转借给他人,这样是违法犯法的 "" 通过律师讲解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懂法的严重性 " 等等,每一篇思想汇报,实际上都留下阿生进步的脚印。

目前,随着法治宣传需求不断增加,城郊司法所还探索发展 " 社区矫正 + 法治宣传 " 模式。通过引进部分社会责任心强、善于沟通的社区矫正对象,加入到法治宣传中,让社区矫正对象从一名法治宣传受众变成法治宣传员,不仅提高其社会认同感,增强矫正成效,更有力地充实了城郊街法治宣传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嘉丰 通讯员 穗司宣

相关标签

司法所 广州 义工 教育 派出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