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青山为伴树作碑,为缅怀历年来参加树葬还林的逝者,倡导推广生态安葬,4 月 20 日上午,广州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在白云山思园广场举办 2021 年清明公祭活动。
广州市思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脚下,是全国第一个骨灰植树还林点,有上万名逝者在这里安息,也是广州多年来大力推广绿色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一个生动具体案例。随着礼乐响起,工作人员敬献花篮、诵读祭文、行鞠躬礼、追思默哀 …… 公祭活动庄重肃穆。市民政局、市文明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相关人参加公祭活动。
上世纪 80 年代末,广州市率先在全国推出骨灰撒海、骨灰还林活动,开创了国内骨灰处理的新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丧葬习俗,美化了青山绿水,为深化殡葬改革,倡导社会新风发挥了重要作用。" 纯白的茉莉花代表纯洁而沉痛的哀思 " 黄姨的父亲是当年广州市第一批进行骨灰还林的逝者,每年清明期间黄姨都会带上鲜花前来拜祭,两年前她在还林点种下植株早已郁郁葱葱,今年她又在同一地点种下一株茉莉花表达哀思。
广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副处长陈兵介绍,举办公祭仪式不仅是向所有参加节地生态葬的逝者表达崇高的敬意,也是向全社会宣扬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倡导更多的市民了解节地生态葬法,树立文明节俭办丧新风尚。据介绍,下一步,广州市将升级改造白云山思园设施,有设想将其打造成一个骨灰还林的主题纪念公园。同时加快第二思园骨灰还林点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全力构建 "1+N " 式的生态安葬服务体系,目前全市 12 座墓园均有生态葬式可供选择,有超过一半的墓园拥有比较成熟的生态葬区。草坪葬、花坛葬、树葬、壁(格位)葬等节地葬法被越来越多市民群众认可和接受,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已达 84.25%,发放各类生态葬补贴约 680 万元。
知多 D:广州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
奖补政策: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省、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系列文件精神,加快殡葬改革,推行绿色殡葬,节约土地资源,广州市对实施节地生态安葬的实行奖补。在经广州市民政部门核定的经营性公墓,市民选择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不立碑的丧葬方式的。
(1)补助 300 元给经营性公墓。由民政部门核定的经营性公墓,为群众提供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服务的,每具骨灰补助 300 元。(2)补助 500 元给安葬骨灰的委办人。在民政部门核定的经营性公墓,采取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不立碑的丧葬方式,符合以下条件的,每具骨灰补助 500 元:(1)安葬的骨灰生前为广州市户籍人员;(2)安葬骨灰的委办人为广州市户籍。
采写:新快报记者麦婉诗 通讯员廖培金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