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21
深晚报道 | 听一听师生家长怎么看深圳教育 课后服务让父母省心 本科科研让学生入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育。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秉持 "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城市未来 " 的理念,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教育逐渐形成鲜明的优势和特色,创新教育、智慧教育形成广泛影响。

" 十三五 " 期间,深圳累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达 3500 亿元,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居全国领先水平。共新改扩建 198 所公办中小学、新增近 400 所幼儿园,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 40 万个学位,基本保障了全国最大规模移民城市常住人口的入学需求。

此外,全市高起点新建 5 所高校,创下了高等教育版本的 " 深圳速度 ",职业教育探索形成了深圳特色的 " 双元 " 育人模式,为国家乃至世界贡献了职教 " 深圳方案 "。2020 年,深圳被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城市整体被确定为 "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 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近两年在广东省对各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中,深圳的得分均居全省第一。

面孔 1

布吉街道中心幼儿园家长 王洁

报名流程高效,孩子很快读上普惠幼儿园

" 现在孩子每天都吵着要去幼儿园。" 王洁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正在读中班,小女儿明年即将申请读幼儿园,准备和姐姐读同一个学校。

▲王洁 ( 左一 ) 和家人。

作为年轻家长,王洁一直希望为孩子找师生配比高、注重双语教学的民办幼儿园,在孩子刚满 2 岁就和丈夫一起物色幼儿园。" 我们花了 3 个月的时间,将离家不算特别远的幼儿园都了解了一圈,发现民办园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以及师资流动性大的问题。" 和丈夫一起商量了多次,最后还是决定让女儿在家附近的公办园就读。

这时离报名结束只剩一周时间,王洁赶紧开始准备布吉街道中心幼儿园的申报材料。让她惊喜的是流程十分高效,"4 月底我们到现场登记信息,一周左右就接到幼儿园确认电话,接着一周后到幼儿园交纸质材料就搞定了。"

让她感到惊喜的是,幼儿园的教师既专业又有责任心。" 在跟老师聊天时,我发现他们都很努力上进,对学前教育很有自己的见解。现在我对普惠园有了更深的认识。" 面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还是将难懂的知识融入了趣味十足的课程安排,例如迷宫课程、数学逻辑思维等。" 女儿从小班第二学期开始就变得特别爱去幼儿园。上中班后词汇量多了,说幼儿园的活动很丰富,很喜欢老师。"

同为教育工作者,王洁认为,教师在教学上的优秀表现离不开园方管理的提升。

近年来,深圳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 98%,现有市一级幼儿园达 773 所,省一级达 134 所,省级园数量全省最多。

优质幼儿园的数量上升的同时,办学质量和教师福利也在不断优化。为此,深圳实施学前教育三项惠民政策,51 万名在园儿童享受到每人每年 1500 元的儿童健康成长补贴,3.7 万名保教人员享受到每人每年 1000 至 1500 元不等的教师长期从教津贴,普惠园每班每年得到不少于 4 万元的奖励性补助,累计投入达 68.6 亿元。2019 年 4 月,深圳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打响学前教育 "5080" 攻坚战。截至目前,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不足 4% 跃升至 51.6%,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86.2%。

面孔 2

深圳小学教师 陈书舫

课后服务提升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自从推出课后服务后,陈老师的下班时间往后延后了一个小时,但她觉得很值得。" 我们学校是课后服务的首批试点学校,开学前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陈书舫告诉记者,自从宣传了课后服务,家长都十分支持这项工作,现在学校有近 1800 名学生表示愿意报名参与,约占学生总数的 90%。"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向老师提问的主动性变高了,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惊喜。"

▲深圳小学教师陈书舫。

根据《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深圳从 2021 年春季开学起分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以深圳小学为例,课后服务以减缓家长接送难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出发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五育并举,注重实效,由家长和孩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参与课后服务。

" 一二年级的学生增加了一节课,现在是 16 时 30 分放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增加了两节课,17 时 10 分放学。" 陈书舫是深圳小学的语文老师,因为身兼行政岗,每天她还要对各班的课后服务进行巡查,学生的变化她也看在眼里。" 学生喜欢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在这个氛围下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会高一些,而且有不懂的地方会主动向老师提问。" 放学后,每节课会有一位报名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在场辅导,有时提问的学生多了,负责教师指导不过来,学生还会跑去办公室找其他老师解答。" 有时作业提前写完了,学生还会主动去图书角拿书到座位上看。"

孩子学习效率高了,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家长们纷纷给老师发微信反馈,原本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在学校基本上会利用延时服务完成作业,回到家后还会主动看看书。家长戏称 " 亲子关系融洽了很多,妈妈脸上少长好多皱纹 "。

课后服务、在校午休 ...... 近年来,深圳在义务教育工作方面频频推出好政策。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正分批、稳步推进。

面孔 3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学生 夏亦宇

大二就能进实验室学习 激起对科研的热情

今年读大三的夏亦宇给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得很饱和,每天在实验室、教室和宿舍之间 " 三点一线 ",每周大约要在实验室 " 泡 "16 个小时以上。两年前他从未想过,自己可以这么早就有机会在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曾经觉得这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夏亦宇

夏亦宇是江苏无锡人,从小就对理科感兴趣。" 来南科大读书后,经常听说学长们会去实验室。我才知道原来本科生也可以去实验室做科研的。" 在南科大,大一不分专业,等到大二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后,学生再选择自己的导师。" 选导师前我们会到各大实验室参观,并向教授了解实验内容,来综合判断自己要选择哪个实验室学习。" 带着对物理的热爱,大二上学期,夏亦宇进入南科大物理系教授张立源所负责的介观物理实验室学习,研究二维材料的输运性质。去年,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 2019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张立源团队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入选。

夏亦宇坦言,进入实验室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逐步开始对科研有了真正的认识。" 没进实验室前,总觉得科研和普通人是有距离的,是要拥有超高智商的人才可以做的。但是逐步接触后,我发现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地积累,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 从江苏到深圳读书,夏亦宇逐渐被深圳的年轻、活力、创新所吸引,也被这座城市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所打动," 为大学生提供更好地科研机会,能真正激起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近年来,深圳高起点高标准新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 5 所高校。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等 4 所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高考录取分数居全省前列。此外,由深圳高校牵头建设 4 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 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全市现有全职两院院士超过 30 人,高校已成为全市高层次人才最集中领域。

面孔 4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 李超辉

国赛二等奖保送大专 职业教育改变人生

李超辉是华为一名金融行业 IT 骨干工程师。7 年前,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了中职组 " 网络搭建与应用 " 全国二等奖,并获得保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格。欢呼雀跃之时,他没有想到随后的这些年,深圳职业教育的发展进步如此之快。

▲李超辉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2013 年,李超辉入读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彼时他对自己的未来迷茫又担忧," 来学校前,听说大多数职校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学校很难学到东西。" 然而,他所接受的中职教育,却最终 " 影响了他整个人生 "。后来,他通过选拔加入了学校组建的竞赛队,取得国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并因此获得保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格。作为职业教育政策的受益者,李超辉感念于时代的进步,对学校、老师的帮助充满感激。

职业教育不仅让他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要在社会上立足,一技之长是不够的,要尽早开始职业规划,还要具备综合素质 "。从深圳一职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令李超辉受益匪浅,校企合作的深入则是所有学生的企盼。据他观察," 现在深圳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给学生搭建了很多好平台,让学生能更加精准地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更早开始规划,从而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回望过去的成长经历,李超辉期待着,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未来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更加闪亮的存在。" 这些年来,校企合作、产融结合进一步深入,甚至推出职高通过竞赛直升本科的实施机制。在更好的成长环境下,深圳职校学生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也比以往更加努力,争取抓住政策的红利,激发满满正能量。" 深圳晚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深圳深化产教融合,在全国率先探索 " 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 " 建设模式,建成 300 多个高水平实训基地。职业院校与世界 500 强或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 双元 " 育人模式。

随着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工作推进,深圳将瞄准 " 高精尖缺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创建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城市。未来,将有更多李超辉从深圳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受益终身。

2020 年,教育部会同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深圳列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联合印发《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支持、推动深圳对接国家所向、湾区所需、深圳所能,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率先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勇当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教育的开路先锋。

《实施意见》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计划到 2022 年累计投入 100 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深化职业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优秀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倾斜。

" 十三五 " 成果数据(2016~2020)

深圳累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达 3500 亿元,共新改扩建 198 所公办中小学、新增近 400 所幼儿园,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 40 万个学位,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 27 万个。

高起点新建 5 所高校,创下了高等教育版本的 " 深圳速度 ",职业教育探索形成了深圳特色的 " 双元 " 育人模式,为国家乃至世界贡献了职教 " 深圳方案 "。

全市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 98%,现有市一级幼儿园达 773 所,省一级达 134 所,省级园数量全省最多。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51.6%,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86.2%。51 万名在园儿童享受到每人每年 1500 元的儿童健康成长补贴,3.7 万名保教人员享受到每人每年 1000 元至 1500 元不等的教师长期从教津贴,普惠园每班每年得到不少于 4 万元的奖励性补助,累计投入达 68.6 亿元。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陈安荻

相关标签

教育 深圳 幼儿园 家长 教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