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22
深晚荐书|被认为已“死”了的拉丁语,仍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国外有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 僵尸,这种人类凭借想象力虚构出的恐怖怪物,如果真的存在于现实中,并且需要开口交流,它们会说什么语言?" 答案是拉丁语。因为拉丁语是一种 " 死语言 "。

虽然这可能只是某个苦苦修习拉丁语的学生(如今欧洲的不少学校,特别是一些中学和大学,仍将拉丁语列为必修科目),在课余时间灵机一动,想出来用以调侃的幽默段子,但引人一笑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如今世人对拉丁语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即认为,由于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有人将其作为母语,因此它是一种死去了的语言。然而,这种结论是否过于简单化甚至失之偏颇?如果拉丁语是一种死语言,它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为何拉丁语在历史上被长期广泛使用,如今却成为一种基本上只在学校讲授的语言?

对此,研究古典拉丁语文学、罗马哲学的学者,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教授于尔根 · 雷昂哈特,写作了《拉丁语的故事:一种世界语言的历史》,系统回顾了拉丁语的演变历程——兴起,出现部分停滞,历经危机性的转折点——并从真实的历史情境出发,探讨了拉丁语为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思考其作为一种世界语言的特殊地位。

纠正对于拉丁语的一些刻板印象

拉丁语最初只是欧洲台伯河岸边一小片区域的方言,属于古代意大利地区二十多种方言的一种。随着公元前 5 世纪罗马人的力量强势扩张,拉丁语逐渐流行开来。如今一提起拉丁语,人们便下意识地将其与以征服力而著称的罗马帝国联系在一起,仿佛成了帝国的一个标签、象征。关于古罗马强人军事家恺撒,有一段著名遗闻:在泽拉战役中取得大捷之后,这位不可一世的军事统帅写给罗马元老院的著名捷报,只有寥寥数语,即 " 我来过,我看到,我征服 "。(拉丁语原文更是简短:Veni,Vidi,Vici)。拉丁语的简洁凝练,与恺撒豪情冲天的气势,如此相得益彰。

拉丁语虽然后来成为罗马权力者使用的语言,但并不意味着罗马人在扩张过程中强制将其推行。于尔根 · 雷昂哈特在《拉丁语的故事》中认为," 语言帝国主义 " 在罗马帝国并不存在,拉丁语化的进程与罗马人权力的扩张没有并行。拉丁语日后之所以能在科学、文学和宗教领域大放异彩,且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长期作为共同语,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它对某一特定权力和特定民族的依附程度较低。

关于拉丁语后来在日常交流空间的衰落,普遍认为是因为欧洲民众语言的崛起将其排斥。雷昂哈特认为,这种认识也过于简单化。欧洲民族语言与拉丁语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 拉丁语和现代欧洲语言不仅处于互惠关系中,而且在许多方面都同样参与到欧洲口头和书面交流的发展中 "。雷昂哈特认为,如今对欧洲文化史的研究需要比以往更多地考虑拉丁语的贡献,要将拉丁语文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文化。他还认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拉丁语是一种完全不可改变的语言 " 这一观念也是错误的,拉丁语不应作为 " 死语言 " 的特例被忽略掉。作为固定化了的语言,拉丁语可谓具有 " 携带基因的细胞核 ",这使它能够不断地对自身进行重建。

拉丁语是解开西方文明传统之门的一把钥匙

虽然拉丁语已不再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但拉丁语课程在今天的欧洲教育系统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一个原因是,欧洲许多语言与拉丁语有密切关系,甚至可谓是其直系后裔。在今天的德国,仍然有大量中小学开设拉丁语课程,其作为外语的学习次序仅次于英语和法语。北欧国家冰岛的学生在学习其他欧洲语言之前,往往也要先学习拉丁语以打基础。对此,冰岛的喜剧演员阿里 · 埃尔亚恩调侃道,这就好比一个人去驾校学车,教练却告诉他:" 没问题,这位学员,我会教你学开车的。但是在此之前,你要先学会骑独轮车,这是驾驶技术的伟大根基。只要熟练掌握了操纵独轮车的技巧,你才能完美驾驭四个轮子的汽车 ……"

埃尔亚恩的吐槽,或许代表了一部分因拉丁语学习而苦恼之人的心声。但是,根据《拉丁语的故事》一书的论述,学习拉丁语绝不仅仅是有助于掌握欧洲的其他语言,更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是,还能传授欧洲文化的基本价值和古典时代的有关知识;通过拉丁语,人们不仅可以掌握当代的,而且可以掌握千年以来的文学、科学和历史传统。甚至可以说,拉丁语是打开西方文明传统之门的一把钥匙。

根据雷昂哈特的考证,罗马帝国灭亡后所出现并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中留存下来的拉丁语文本,相比古罗马时代所产生的拉丁语文献,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 直至近代早期国际外交往来通信,直至 16 — 17 世纪欧洲各大学大部分管理记录,以及建筑、图画和墓碑上成千上万的铭文,使用的都是拉丁语。"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清王朝与沙俄缔结的《尼布楚条约》,有满文、俄文和拉丁文三种版本,其中,拉丁语版本是最终经过两国代表团签字互换的正式文本,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这也印证了历史上拉丁语在文明交流之间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

在雷昂哈特看来,如果人们不再掌握拉丁语,面对以这种语言写就的历史文献," 无异于给读不懂音符的人看曲谱,或是给没有播放器的人听唱片 ",西方文明史所遗留的丰富矿藏将无法被开采。因此,需要有一批人能够基于自身的丰富经验继续传授拉丁语知识,且他们对拉丁语世界是如此熟悉," 能够看到并提出从外面根本看不到的问题和课题 " 。

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拉丁语的故事》严谨梳理了拉丁语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的历史进程。《布林莫尔古典评论》评价道:" 对于所有想了解拉丁语的地位,以及对拉丁语在某个时代中的意义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都是必读之作。" 此书还重点考察了拉丁语同英语、德语、法语等现代欧洲语言的关系,探讨了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历史文化语言同样适用的原则,从中探求人类语言文化的基本现象。此外,本书实际上还通过拉丁语的演变历程,回顾了欧洲发展过程中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以及文化思潮的更新、教育理念的变迁等,对于了解西方文明,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

《拉丁语的故事:一种世界语言的历史》

[ 德 ] 于尔根 · 雷昂哈特 著

黄文前 孙晓迪 程雨凡 译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 年 4 月

特约撰稿 汉唐

相关标签

罗马 历史 征服 学校 文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