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日上午,由兰州市教育局发起的兰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素养研讨会在兰州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此举也正式拉开了网络素养课程在我市的推广序幕。现场,还为网络素养课程首批 29 名种子教师正式授牌,并正式为全市 320 所中小学的 450 余位教师讲授了两堂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网络素养公开课。
活动当天,华中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腾讯网络素养与行为研究中心 " 教学实验基地在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和水车园教育集团民勤街小学正式挂牌,未来多方机构还将协同合作,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同时,共同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宗奎在发言中提到:" 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我们试图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内容建设、立德树人等大的方向上要有坚定的把握;二是在技术适应力上,为青少年提供观念引领和能力训练,既要生动有趣,又要符合未来发展方向。在学校网络素养课程中应以活动为主、体验为本,从学理认同、逻辑关联、情感体验等多方面潜移默化地触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
数字时代下,青少年的社会互动性、参与性在被网络放大的同时,自我、自尊变得愈发敏感与细腻,针对此周宗奎呼吁:"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社会的不断进化,青少年成长问题还在不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融合创新,多角度、多渠道打造健康网络生态环境。"
2020 年 9 月,中国社科院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报告 2020》,报告中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 99.2%;未成年人首次入网年龄不断降低,10 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 78%,青少年数字原住民特征愈发明显。在享受数字生活带来快乐和便利的同时,一些青少年对电子产品和网络的依赖也不断加深,如何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既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回避的焦点问题。
" 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和密切协作。" 兰州市外国语学校校长张润娥表示:" 在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最核心的观念是:赋权、赋能,不能把网络妖魔化。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网络素养培养中,学校应该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所以学校开设网络素养课程非常必要。"
据了解,秉持着引导未成年人 " 健康、安全、积极上网 " 的理念,2018 年成立的 " 华中师范大学—腾讯网络素养与行为研究中心 " 针对网络素养课程匮乏的问题,分四个不同年龄段,为 4 到 14 岁的青少年推出一整套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及教育评估体系。其中,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和民勤街小学成为网络素养课程教学落地实施的第一批示范学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