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美丽的小亚细亚海岸,一直到中世纪后期的修道院和书斋、教堂和大学,一代代著名哲学家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对世界、对自我、对生活进行着探寻与思考。《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德国当红哲学家普莱希特专门为大众读者所写的哲学史第一卷,如连载小说一般,将一位位哲学家带到我们眼前,将他们的哲学思考融入故事之中,在轻松的阅读中,帮助我们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真理?是否有正义?如果有,它如何可能?生命是否有意义?人在自然和宇宙中居于何种地位?"
《认识世界》的作者,德国目前最受欢迎的 " 现象级 " 哲学教授理查德 • 大卫 • 普莱希特,是德语地区最受欢迎的知识分子之一、德国新一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普莱希特主张哲学必须走出象牙塔,与大众对话,保持现实关怀。他在学院派哲学之外开辟了新的道路,频繁出入于公共场合,凭借英俊的外表与极富魅力的表达深受德国大众喜爱。他接下德国电视二台 " 哲学四重奏 " 节目,担任主持人后,这档节目干脆直接改名为 " 普莱希特 "。他写作的超级哲学畅销书《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已在多达 35 个国家出版,仅在德国销量就已超过了 200 万册。
面向大众书写哲学史,《认识世界》一改以往哲学书的艰深晦涩,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流畅的语言,避免内容过于专业。如作者自己所说," 所有哲学最终都不只是专业知识的获取 "。普莱希特甚至把哲学写成了连载小说一样:跟随着历史的前行与时代的律动,一位位哲学家依次登上舞台。这本以生动、流畅的文风承载思想的作品,通俗、好读、易懂,适合所有读者阅读。
语言通俗易懂之外,《认识世界》还讲述了大量历史故事。普莱希特认为,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应当在时代背景中介绍和讨论。哲学思想可不是凭空从哲学家的头脑中蹦出来的。它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条件。货币的产生,对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苏格拉底审判背后隐藏着派系斗争?战乱时代的哲学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哲学不只是理论,还是时代状况的结果与反映。普莱希特在书中对哲学思想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叙述,把影响哲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充分展示出来,在思想背后的历史与社会中讲述立体、充实而鲜活的哲学史。
将哲学带出象牙塔后,普莱希特也将哲学重新带回生活之中。" 几乎所有古代世界的问题都仍是我们的问题。" 哲学不应仅仅是钻研前人文本的学术工作,还应是对行动与生活本身的反思,哲学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汽车爆胎中能得到什么哲学启示?小孩子交换礼物背后又有什么哲学意味?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以一个个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生活事件为例,普莱希特带我们重新回到生活中,带我们思考周围切近的事物,并在实践中探讨这个永恒的哲学问题:什么是好的生活?
" 普莱希特哲学史 " 系列是普莱希特为大众所写的重磅哲学作品。在这一系列中,普莱希特用连载小说般的语言,在大量的故事叙述中,将历代哲人与其思想通俗易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认识世界》即是这一系列的第一部。本书由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俊老师组织翻译。
《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
[ 德 ] 理查德 • 大卫 • 普莱希特 著
王俊 等 译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年 4 月
特约撰稿 文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