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4-23
人脸识别频现雷区,超六成受访者呼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过半受访者对人脸识别技术使用心存疑虑

66.1% 受访者呼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近些年炙手可热的新技术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便利了大众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今年 3 · 15 晚会,就曝光了一些品牌门店使用摄像头非法采集顾客人脸信息的情况。近日又有新闻曝光了类似事件,人脸识别频现 " 雷区 ",引起人们关注。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 ( wenjuan.com ) ,对 2033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人脸识别技术心存疑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 62.1% ) 、容易被盗用 ( 52.7% ) 最受关注。要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66.1% 受访者呼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63.5% 受访者建议加大研发,提升精准性、安全性。

超五成受访者对人脸识别技术使用心存疑虑

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只有不到半数 ( 48.5% ) 的受访者认为安全,51.5% 的受访者心存疑虑,表示不安全或不清楚。具体来看,受访者担忧的问题是: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 62.1% ) 、容易被盗用 ( 52.7% ) 和识别不准确 ( 44.0% ) 等。

" 现在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的新闻,只需要很低廉的价格就能买到很多个人信息,现在很多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垃圾短信等,说到底都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不仅是姓名、电话,甚至个人的身份证号、关系网等都暴露了,如果人脸信息再被泄露,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北京 95 后张璇 ( 化名 ) 说。

90 后青年王子期 ( 化名 ) 也深有同感,他认为,人的面部识别因具有独特性、唯一性而不容易被破解,也正因为这一点,一旦出现泄露,就是不可更改、不可逆的,产生的危害肯定也更大。

在深圳的 90 后王惠谈到对 AI 换脸的看法," 我觉得这存在较大的法律漏洞,个人的肖像权难以得到保证,维权会很困难,我觉得应该慎重使用 "。

调查中,受访者担忧的问题还有: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 ( 36.9% ) ,不了解信息采集单位 / 公司的资质 ( 36.5% ) ,不清楚信息的去向 ( 35.9% )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30.4% ) ,存在不当收集和使用的可能 ( 27.1% ) 等。

66.1% 受访者呼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数据显示,对于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66.1% 的受访者呼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2019 年,游客郭兵因不满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将年卡用户入园方式从指纹识别升级到人脸识别,而以侵犯隐私权和服务合同违约为由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这一案件近日迎来了终审宣判,法院判令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照片、指纹等识别信息。这一案件的尘埃落定,无疑会为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提供参考。

张璇觉得,相关法律法规非常重要,应当尽快完善,以保障用户和消费者的权益。此外,她还认为,无论是技术的提供方还是使用方,都应该建立起规则意识。使用方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不能借此侵犯他人的隐私。提供方除了要提供成熟的产品,还需要提供成熟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使用环境和使用体验," 当然特殊人群的需求也应该被考虑进去 "。

90 后公务员李伟 ( 化名 ) 认为,应尽快确立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边界,他觉得,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但任何技术都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不能被滥用、乱用 "。

王惠觉得,应该按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处理。必须用到人脸识别的情况下,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使用," 政府应加强资质审查,进行严格管控和规范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应提供其他方式供大家选择,而不是强制要求。

调查中,63.5% 受访者认为应加大研发,提升技术的精准性、安全性。41.6% 的受访者希望建立可追踪的技术体系。

编辑丨张亚君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中国青年报

相关标签

法律法规 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 个人信息 90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