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小时前,一位 66 岁男性进食后晕倒,现休克,原因及诊断不明,约 20 分钟到达龙岗区二院就诊,请求指导!"4 月 21 日下午 1:10,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白宏波主任医师在二线值班室值班时,突然接到一线班李医生的电话求助。
放下电话,白宏波立即赶到诊室。经李医生介绍,患者来院后有过呕吐情况,呕吐物有浓烈的酒精味道,初步考虑有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
经快速补液等治疗后,患者烦躁不安,血压低(60/30mmhg),处于休克状态,病因诊断依然不明确。
经过一系列检查,在排除了心肌梗塞、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后,白宏波思考,单纯的酒精中毒即使加上肺部感染,也不会来的这么快且严重,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他再次仔细询问患者家属,得知患者平时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和药物过敏史,但 10 天前患者因气管炎在中海医院住院治疗 9 天后,便好转出院了。4 月 21 日中午高兴,就喝了约 1 两左右的白酒,同时进食主食后,很快发病了。
但午餐前患者身体还是好好的,平时也经常喝酒有一定酒量,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白宏波突然警醒:" 发病这么快且严重,又有饮酒史,加上之前住院的应用药物史,必须考虑是否有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性!" 他随即让家属将之前的住院资料找来再次核实。果然不出所料,病例上显示患者因肺炎住院,9 天治疗中均有头孢孟多 2.0BiD 静滴。
至此,双硫仑样反应,休克,急性酒精中毒,肺炎诊断已基本明确。
白宏波继续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请科主任何小平及内二科二线医生前来会诊。考虑到目前区二院住院楼暂未使用,条件有限,且患者病情严重,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随后立刻联系市三院急诊科张主任,他同意待患者病情好转,有所稳定后转院治疗。同时又立即呼叫区二院 120 救护车在一旁待命,时刻准备转运患者。
4 月 21 日下午 2 时,患者转市三院急诊科进行进一步治疗。据张主任反馈,患者在其科室经对症及支持治疗,4 月 22 日清晨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出院。
白宏波向记者介绍,在临床上,双硫仑样反应时有发生,如不能及时识别正确处理,后果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饮酒后肝脏会将酒精 ( 乙醇 ) 转化成乙醛,乙醛在一种叫 " 乙醛脱氢酶 " 的帮助下进一步转化成乙酸,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而双硫仑样反应的本质是,药物阻止乙醛转化为乙酸,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蓄积,但乙醛有毒,就会出现中毒反应。简单来说,某些药物和酒精混在一起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就是 " 毒药 "。
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头孢类抗生素、硝咪唑类抗菌药 ( 如甲硝唑 ) 、呋喃类抗菌药 ( 如呋喃唑酮 ) 、双胍类降糖药。以上药物和酒之间,至少要间隔 7 天以上才安全。
医生提醒,任何药物治疗期间,都不建议患者饮酒。日常有饮酒习惯的市民,在服药期间一定要咨询医生。
深圳晚报记者 程文丽 通讯员 许奕 夏文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