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由《特区文学》杂志社主办,深圳市福田区艺文儿童文学院、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福田区少儿美术馆承办的 " 深读诗会 " 第二十七期活动在深圳香蜜公园内的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艺文儿童文学院举办。本期活动通过作品朗诵、对话与评点的方式,对主题诗人周瑟瑟的诗歌创作展开热烈的探讨。
活动由深圳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赵婧主持。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张忠亮,著名作家南翔、周艺文,诗人太阿、阿翔、骆家、远洋、赵俊、赵目珍、依尔福、史伶桥、熊红、张斐、钟晴、许浒传、李国坚、远红、晏娟、胡杨、戴逢春、翟静、阙腾桢、李星等三十余人及诸多诗歌爱好者、读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朗诵环节,远红满怀深情地朗诵了周瑟瑟的诗歌《闷热的天气》,钟晴则挑选了诗歌《豆酱》贡献了精彩朗诵,演员赵珩的朗诵《峡谷酒厂》《倒退着回故乡》与《秋雾》博得现场观众一片掌声。
周瑟瑟,当代诗人、小说家、批评家,现居深圳。著有诗集《松树下》《栗山》《暴雨将至》《世界尽头》《犀牛》《种橘》《向杜甫致敬》(多语种)、《周瑟瑟诗作》(西班牙语),诗歌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当代诗歌文明:周瑟瑟研究集》,长篇小说《暧昧大街》《中关村的乌鸦》《中国兄弟连》等 30 多部,曾应邀参加第 27 届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第七届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第三届(越南)亚太地区诗歌节、哥伦比亚首届里奥尼格罗文学节。
周瑟瑟年少成名,巫楚的故乡与童年是他诗歌的底色。他少年自负凌云,虽经岁月风刀霜剑的洗礼,他对诗歌的钟情早已与他的工作、生活合二为一。盘点周瑟瑟走过的路,有 2005 年 " 卡丘主义 "、2012 年 " 方言元诗歌 "、2015 年 " 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 "、2017 年 " 走向户外的写作 "、2018 年 " 中国当代诗歌文明 "、2019 年 " 诗歌人类学 " 等多个诗歌运动。2020 年,周瑟瑟来到年轻的鹏城深圳,南方的暖阳下,孕育着他新一轮的诗情。
作为周瑟瑟的总角之交,作家周艺文亲眼见证了周瑟瑟长达 36 年、从不间断的写作生命。周艺文评论道:" 近年周瑟瑟以每年一本厚达 500 多页诗集的出版与写作速度,沉浸在自己的写作世界里。"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当代诗人在自觉中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他以一种行脚僧的虔诚面向大地与人类生存的元经验,这种态度多少年不见了。" 作家周艺文评论道。
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张忠亮指出,周瑟瑟的个人经历勾勒了中国三十多年文学发展的轨迹,堪称活标本。新诗的疆域宽广而深厚,周瑟瑟荷担诗人的使命,艰难跋涉其中,实现了不同时期的路径超越。
作家南翔认为,诗歌创作有三个必要条件——才情、生活、思想。很幸运,这三点周瑟瑟都拥有。以诗作《我爱你》为例,人与动物、情感与理性、具象与抽象穿插交错,赋予诗歌极大的张力。《去见我父亲》虽是缅怀父亲,却写得欢乐,使人感到万物轮回生长,生命生生不息。南翔评论道:" 写作的精髓是‘贴着人物写’,周瑟瑟显然深谙此道。"
诗人阿翔则发现," 周瑟瑟的写作一直不断地用减法,至少在修辞上减去了不少。他的诗不会告诉你任何道理,只会让你体验诗的感觉,这就足够了。"
周瑟瑟《过分清洁的人》组诗受到了在场诗人的高度赞扬。诗人唐驹将其概括为 " 一个复杂温暖痛楚的、哑谜一般的、水墨简约风格的中国农村生活画卷 "。诗人赵俊认为,这组诗不具备普遍的阅读障碍,可以说是 " 读者友好型写作 "。" 令人惊喜的是,它还带有某种戏说的成分,这种实验勇气值得我们尊敬。"
诗人赵目珍指出:" 周瑟瑟最得心应手的写作,是在文化的基因中打开故乡栗山的符号进入这一传统,从而让诗歌具有更加丰富和玄妙的意旨。"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