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4-24
10年3阶段!我国将探测小行星2016HO3和彗星311P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 胡玉梅)" 中国将用 10 年时间分 3 个阶段去探测小行星 2016HO3 和彗星 311P……" 作为 2021 年中国航天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4 月 24 日下午,"2021 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 " 在南京举行。论坛上," 人民科学家 "、中科院院士叶培建以《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的设想》为题,介绍了我国小行星探测的设想。

△叶培建

定了,中国拟对近地小行星探测采样,对彗星绕飞探测

" 小天体保存着太阳系形成演化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太阳系起源的‘活化石’,是目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行星科学研究的前沿。" 叶培建表示,小行星探测在揭示生命起源、推动技术进步、开发天然资源、保护地球安全等方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对于小行星的探测,日本、美国都有先例。日本的 " 隼鸟 2 号 " 于 2014 年 12 月发射,经过一年半的近距离探测后,实施了两次 " 触碰打弹采样 "。2020 年 12 月 6 日,返回舱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地带。获取了 " 龙宫 " 小行星样品 5.4 克。美国 " 欧西里斯 " 于 2016 年 9 月发射,2018 年到达小行星 " 贝努 ",近距离探测一年后,开展了一次 " 触碰采样 ",确认采集到了样品,计划 2021 年 5 月进入返回轨道,2023 年 9 月抵达地球。

那么中国呢?叶培建表示,我国也将对小行星进行探测。" 我国拟通过一次任务,实现对近地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绕飞探测,实现探测领域和核心技术的全面性突破,使我国小天体探测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目标,小行星 "2016HO3" 和彗星 311P

中国要去探测采样的小行星名叫 "2016HO3",同时绕飞的彗星名为 311P。

叶培建介绍,小行星 "2016HO3" 是一颗地球共轨天体,它直径为 40 米至 100 米之间,发射和返回窗口灵活,适合取样返回。而 311P 是小行星带中主带彗星,彗核为 320 米至 580 米之间,研究热点是主带彗星形成和演化。

" 对小行星‘ 2016HO3 ’和彗星 311P 的探测,一共用 10 年时间,按 3 个阶段来完成。" 叶培建表示,对小行星 "2016HO3" 进行探测不易。" 因为目标天体的地面观测数据极其有限,它的自旋特性、地形地貌、岩石和风化层、反照率、热特性等参数目前都不知道,只能基于同类小天体数据推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叶培建透露,中国的小行星探测工程是一次发射,两类探测目标,三种探测模式:近距离、附着、采样。不仅要对探测技术进行创新,还要配备相应的科学载荷,如: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中视场相机、多光谱相机、探测雷达 ……

采样,触碰、悬停、附着三种

按照日本和美国的经验,对小行星进行采样,采用的都是触碰模式。而中国对小行星 "2016HO3" 的采样方式目前一共有触碰、悬停、附着三种,具体采用哪一种要看情况。

叶培建表示,小行星 "2016HO3" 几乎没有引力,近距离采样很难,要先绕飞取样地点,走一走看一看,确定采样地点。而且采样手段也要提前做好预案,到时候会采用交会、下降、附着、取样的方式,高精度全自主导航控制。

尽管难度大,但叶培建表示,中国的小行星探测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 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未来,小天体探测任务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推动行星科学的快速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标签

美国 日本 科学研究 雷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