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南,绿意盎然。在 " 浙东小延安 " 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来往的游客熙熙攘攘,年接待量超百万人次。没人能够想象,这个全国闻名的 " 网红村 " 在 20 年前还是个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脏乱差的穷山沟。日前," 丝丝相扣 "" 一带一路 " 金城兰州走进古越绍兴城际交流系列活动采访团走进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目睹了这里的巨变。
乡村振兴项目,让穷山沟变旅游胜地
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景点主要由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革命廉政史迹陈列馆、《新浙东报》报社旧址、浙东银行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军史陈列馆、谭启龙同志旧居、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和正蒙学堂旧址组成,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难的光辉历史。由此,四明山成为了 " 抗战名山 ",梁弄被称之为 " 浙东小延安 "。
原来,20 年前,横坎头村还是个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脏乱差的经济薄弱村。2003 年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调研,提出了建设 " 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 " 的殷切期望。不久后,横坎头村 " 两委 " 给习近平同志写信,汇报工作打算,很快收到回信,习近平同志鼓励他们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围绕这些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余姚市委、市政府在此建立起浙东红村文化礼堂及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并把横坎头村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并按照 "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 " 的定位,充分的融合了浙东红村的传统红色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使得浙东红村文化礼堂成为了一个村民与游客内心向往、精神寄托、进行思想文化教化与升华的场所,来此旅游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游客多了,村民富了
在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旅游和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村民黄彭勋和老伴陈三妹经营的农家乐——百丈农家也因此越来越红火,一年收入超过 200 万元。
4 月 22 日,采访团一行来到百丈农家,农家大院宽敞明亮,院内外桌子坐满了前来参观游览的各地游客,村民陈三妹一家人正在忙前忙后招呼客人。节假日动不动就客满,这在十多年前百丈农家刚开业时简直难以想象。
2003 年,梁弄镇保护修缮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开发红色旅游。游客来了上哪儿吃饭?横坎头村动员村民开农家乐。陈三妹和丈夫黄彭勋就是村子里第一批开农家乐的人。
2018 年初春,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总书记的回信让陈三妹一家更有信心、更有奔头。百丈农家去年的营业额超过 200 万元。店面也从最早的 3 个包厢扩展到现在的 10 个,营业面积是原来的三倍,可同时容纳 200 多人就餐。
如今,横坎头村已成为省 3A 级景区村庄,共有 8 家农家乐、2 家精品民宿、3 个水果观光采摘基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6000 多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13 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图/视频
编辑丨李雪岚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